十三届国展(进京展) 刻字作品 展览名称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进京展)主办单位中国书法家协会承办单位中国文联书法艺术中心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山西省书法家协会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绍兴市人民政府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河南省书法家...
举办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是推动新时代书法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展览设立山西、浙江、河南三个展区,引导广大书家以经典意识、时代立场为创作方向,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历史进程,推动书法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十三届国展(进京展) 行书作品 十...
十三届国展明确反对“过度拼贴、包装、设计”,强调自然书写的重要性。然而,实际操作中,评委需在数千件作品中平衡艺术功底、风格独创性、文化素养等多重标准,其难度也相当高。“丑书”争议的核心,实为专业审美与大众认知的错位。普通观众对书法的评判多依赖直观感受,倾向于以“美观”“易读”为标准。而专业视角...
第十三届国展的草书作品,延续了传统书法,也在形式、技法与审美取向上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于想要参展的书法创作者来说,深入理解最近一届国展,也就是十三届国展的评审导向与创作趋势,是关键。草书,从魏晋“二王”确立的今草法度,到盛唐张旭、怀素的狂草范式,再到明清王铎、傅山等人的大写意风格,历代草书大家...
十三届国展评审之思考 ——兼及作品中的文字“硬伤”问题例举 ■冯印强 作为隶书组评委,通过评审,我认为当代隶书创作存在以下问题或现象:一是跟风现象依然存在。这当然和一些隶书作者急功近利的创作心态有关。二是取法范围还应当进一步拓展。比如取法汉碑的,主要还是《石门》《张迁》《礼器》《鲜于璜》等汉代名碑...
2024年5月18日-28日,全国第十三届书法篆刻展览进京展在中国美术馆展出。 图片来源:书法家园 特此鸣谢 十三届国展(进京展) 行书作品 十三届国展(进京展) 草书作品 十三届国展(进京展) 楷书作品 十三届国展(进京展) 隶书作品 十三届国展(进京展) 篆书作品 十三届国展(进京展) 篆刻作品 十三届国展(进京展) 刻字...
(作者系十三届国展审读委员会委员、暨南大学书法研究所所长)国展现象观察 ——新的代际转换正在形成,年轻一代正在崛起 ■冯华 观察十三届国展,一个突出现象值得关注:一大批“90后”“00后”作者出现在入展名单之中,并且在总人数中占有相当比重。这种不同以往的情况表明,当代书法已经行进到一个新的历史节点,新...
十三届国展的隶书作品,展现出对传统取法的深度思考。一方面,汉碑的核心地位被重新确立,《石门颂》《张迁碑》《礼器碑》等经典碑刻的笔法特征与空间构成成为创作基石;另一方面,简牍的率性、摩崖的苍茫、清隶的墨韵等多元技法被整合,形成“古意”与“今情”。在取法分布上,汉碑经典占据主导地位,其中《石门颂》占...
十三届国展中,参展作品普遍展现出对历代草书典范的深度研习,既有对“二王”中和美学的继承,亦不乏对黄庭坚、王铎等明清书家笔法的化用。例如,部分作品以黄庭坚的辐射式结体为基底,融入王铎的轴线摆动技巧,通过单字结构的夸张变形,在保持辨识度的同时重构章法秩序,形成“法古而不泥古”的创作思维。这种对传统的...
国展现象观察:年轻一代正在崛起, 代际转换正在展开,90后、00后异军突起 □作者:冯华(二马头陀) (作者简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书协理事、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河南省直书协副主席) 观察本届国展,一个突出现象值得关注:一大批“90后”“00后”作者出现在入展名单之中,并且在总名单中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