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帖》收入王羲之书帖 29 种,历来被不少书家、学者视为最能代表王羲之草书面目的刻帖。因卷首有“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文物馆所藏宋拓本,为该帖唐代摹刻之 “馆本” 系统中 “僧权” 二字全本,全帖完整无缺,楮墨精善,隐约可见宋拓本中常见之帘纹,经名家递藏。此本有梁同书、王文治...
《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此帖为一组书信,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公元347-361年),时间长达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十七帖》单独成...
《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共录29帖,134行,1166字。原墨迹已失佚,现传世《十七帖》是刻本,其中的一些帖有摹本墨迹传世,如《远宦帖》《游目帖》等。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记载了《十七帖》原墨迹的情况:“《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三字...
【原文】十七日先书,郗(xi)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译文】十七日先给你写了一封信。郗司马(郗昙tan字重熙)没有去。当天收到你的信,很是欣慰。先前的信已经都陈述清楚,写几个字作为回复吧。 (二)逸民帖 【原文】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方复及此...
王羲之十七帖(高清全卷) 《十七帖》是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内容是他所写的尺牍。因卷首有“十七”字故名。《十七帖》墨迹已佚,仅有摹刻本传世。《十七帖》草书,前人评为“笔法古质浑然,有篆籀遗意”,也有人认为帖中字带有波挑的笔势,字字独立不相连属。这正表明他善于“兼撮众法,备成一家”,所以才能形成他独...
《十七帖》是一组王羲之尺牍作品,因卷首有“十七日”字样,故名。其内容多言蜀中风情人物,主要为王羲之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信札。唐人张彦远记录《十七帖》的汇集情况:“太宗皇帝购求二王书,大王草有三千纸,率以一丈二尺为卷,取其书迹言语,以类相从,缀成卷,以‘贞观’两字为小印印之。”《十七帖》为典型的今草...
1 、郗司马帖 【原文】 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具,示复数字。 【释意】 此帖致周抚(周抚为王羲之好友,当时周抚为益州刺史,在今四川。而王羲之在南京、会稽,书信一直不断)十七日先写了一封信托郗司马(为郗昙,郗鉴之子,是王羲之妻舅)带去...
王羲之《十七帖》全文朗读翻译 镇中张志新朗读 #书法 #中华文化 #练字 #艺术 - 镇中张志新于20220122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14.4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王羲之十七帖 全文高清放大修复米字格简体角注 #王羲之 #草书 #学海轩 #学海轩图书旗舰店 @抖音小助手 - 学海轩图书旗舰店于20240401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2.3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王羲之十七帖 王羲之简介 由于《晋书·王羲之传》只云羲之“年五十九卒”,具体生卒年代失载,故后世出现多种生卒年说,至今莫衷一是。所见共有五说: 一、公元303-361说。即谓生干西晋惠帝太安二年,卒于东晋穆帝升平五年。在前些年的争论中,人们认为,此说首见于唐张怀91《书断》和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宋黄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