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之一就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始终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一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比如,东部地区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
一、 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表现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区域间存在的发展问题,主要表现为区域发展差距较大,或称区域分化;而区域发展不充分是区域内部存在的发展问题,主要表现为各类区域问题,亦称“区域病”。“十四五”时期区域协调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 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针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如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切实推进地区和区域的高质量发展协调,从系统化的角度剖析地区高质量发展协调性,仍需要针对各地区不同的发展优势和短板明确高质量发展理念思路。(1)创新高质量发展系统化思路,彰显高质量发展新担当。自2017年提出“高质量发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中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推动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是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最有效的方式。对湖南省而言,必须推动全省县域经济深度融入国家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战略,要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发展目标,对标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集中力量打造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消除了绝对贫困,各地区发展水平差距由扩大转为缩小,各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有所收敛,初步建立起了适应大国治理的区域政策体系...
在今日(7月27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发布会上,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介绍,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科技部从两方面考虑。一是对于发展不平衡问题,需要统筹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发展,实现区域均衡协调发展。二是对于发展不充分问题,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都需要找到自身的薄弱环节,重点...
一、中国着力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经验做法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由2012年的2.88(以农村居民收入为基数,且基数为1)下降至2020年的2.56,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上升至2020年的63.89%。 一是组织实施脱贫攻坚战。 我国在2020年底如期完成了现行...
1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为深化区域合作、优化区域互助、遏制区域分化,2018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以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等城市群推动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
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客观原因、表现形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 客观原因 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 地理位置的差异导致资源分布不均,如东部地区拥有海洋、平坦的地势和丰富的农业资源,而西部地区则面临高寒、缺水等不利条件。 自然条件的不同也影响了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成本,进而影响区域发展。
一、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表现 ①沿海与内地经济发展的差距 新中国成立后30年间,我国一直致力于平衡发展战略,各种投资政策和财政支付转移明显地向边远和落后地区倾斜,然而效果不佳。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来了转变,从平衡发展战略转向不平衡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沿海地区,发展和开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