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区域与国别研究院副院长、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翟崑,北京大学全球互联互通中心助理研究员韩卓希撰文分析区域国别学与国家战略的紧密联系,阐述了区域国别学在培养国际化人才、服务外交政策、推动经贸合作、维护国家安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强调随着全球局势变化,区域国别学与国家战略的深度...
我觉得,在区域与国别研究领域的学者,最好能够同时具备两个身份(identity):一个是某区域或国别的专家,另一个是某个学科的学者。在区域与国别研究领域,如果不加以适度整合,很容易造成研究者分别强调对象国别和区域的特性和重要性的现象,相互竞争有限的物质和人力资源。“一带一路”规划和建设项目,全球治理和...
3.理论研究:运用国际关系理论、文化研究理论等,对区域与国别问题进行理论阐述和分析。 4.跨学科研究:结合语言学、文学、历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知识,全面探讨区域与国别问题。 三、我国区域与国别研究的发展现状 1.学科建设:近年来,我国高校纷纷设立区域与国别研究相关专业和课程,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 2...
翟崑:这里其实是两个问题,一是如何避免“西方中心论”,二是如何打造区域国别学的社会型学术,这两个问题相互联系,相辅相成,解决其一,则对另一个也有所助益。所谓区域国别学的社会型学术,就是把与外国相关的知识以更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普及,...
在这次划分的5大研究领域之中,唯独国别与区域研究对于外语学科而言是新生事物。《简介》对国别与区域研究的界定是:“借助历史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探讨语言对象国家和区域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社会制度和中外关系,注重全球与区域发展进程的理论和实践,提倡与国际政治、国际...
“区域国别研究”更是国际关系学中同国际关系史、外交研究、国际关系理论、问题研究并列的五大学科板块之一。 没有深入、系统的区域国别研究,国际关系研究只能停留在世界政治概论性的学科介绍,而无法真正抓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际权力分配结构和不同的国际秩序规则之下,国际政治中冲突与合作、制衡与再制衡、战争...
【内容提要】 自2018年以来,国内学界兴起对“中国周边学”学科建设的新一轮探讨,内容包括理论体系、路径方法、学科链接和机遇挑战等。在学科建设上,“区域与国别研究”是“中国周边学”的基础,两者同属区域类学科,但两者均有一些不确定性。“中国周边学”的不确定性包括其自身概念、目的和学科边界的不确定性,而“...
社会学的情形较为复杂。在社会学领域中,传统的基于理论和历史分析的方法与目前颇为时髦的量化分析方法对区域与国别研究的态度明显不同。基于量化分析的社会学研究倾向于用一套分析模式去观察不同的国家与社会。在这种情况下,区域与国别研究的价值充其量不过是将特定的分析模式运用于不同的地域或国家而已。
2024年9月20日至22日,主题为“区域国别学与中国式现代化”的高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联盟第六届年会在广州举行。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中联部原副部长于洪君、外交部梁宇大使、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秘书处主任罗林教授、北京...
范式和理论是与国家社会和时代的深刻变化密切关联的,范式转移既是大变局的结果,也是大变局的引领,从传统的以人文学科为基础的汉学研究,到以社会科学为基础的中国研究,再到以学科交叉为主要特征的全球中国研究和区域国别学,这是一个范式转移的结构性变革的重要阶段。相互尊重、相互包容、文明互鉴、共同发展,不仅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