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君虹,1944年出生于广州,1975年拜岭南琴派宗师杨新伦为师成入室弟子。“古琴艺术(岭南派)”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广州文化100双手”之古琴修复、制作能手。现任中国民族器乐学会古琴学术委员会顾问、岭南天虹琴馆和“区氏古琴”创始人。 区君虹出生中医世家,精通岐黄,并通书法、武术。他师从岭南派...
如今,在区君虹的工作室里藏了一把明代古琴“亚绿绮”。琴腔内的文字记载着:“杜镜湖居士制琴于皇明洪武甲寅年(即公元1374年)”。20多年前,区君虹遇到了“亚绿绮”。初见古琴,“琴体已是‘支离破碎’”。当时,琴头连同岳山、轸池的部位已经缺失,二徽以上的琴木蛀残如大锯齿山形,整把琴就只剩下颈...
人物简介: 一、区君虹担任职务:担任区氏古琴(广州)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监事;二、区君虹的商业合作伙伴:基于公开数据展示,区君虹与区宏山为商业合作伙伴。 财产线索 线索数量 老板履历 图文概览商业履历 任职全景图 投资、任职的关联公司 商业关系图 一图看清商业版图 合作伙伴 了解老板合作关系 ...
于是,区君虹匠心独运,决定顺应材形、尽留旧痕,略施斧斫,一张清奇的古木形琴制成了:琴形方朴古拙,琴面弦位用传统方法髹纯鹿角灰胎:深、中、浅多层次的棕色调自由混合,宛如一幅大写意泼墨山水画;琴底部的头、尾部不上灰漆,保留了原古木百年风霜剥蚀之迹,返璞归真之感十分强烈。区君虹用章法跌宕、笔锋洒脱...
”近日,坐在广州城中心的琴馆内,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广州文化的100双手”之“古琴修复、斫制能手”区君虹将谨记于心中超过半世纪的“师嘱”娓娓道出,与羊城晚报记者分享他与古琴的不解之缘。区君虹于20世纪70年代拜中国古琴岭南派一代宗师杨新伦先生为师,学习古琴与武术。他与其师兄...
一方桐木,七根丝弦,手指自由地在弦间来回移动,浑厚如钟的散音,玲珑剔透的泛音,细腻圆润的按音……古琴音量不大,含蓄而婉约,弹奏者正是77岁的区君虹,他是古琴艺术(岭南派)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长期以来,他致力于传承岭南古琴艺术,开设琴馆授艺。不久前,在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文化部门的支持下...
这是古琴艺术(岭南派)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区君虹说的一段话。或许在他看来,能自由地出入于古琴之间,而不拘泥于物象的限制,才是艺术的真正境界。 区君虹生于广州,祖辈三代从医。他自幼学医,8岁习武,15岁学书法……从小浸润在传统文化的氛围里,“当时我的好友,后来成为我师兄的袁建城刚好去杨...
今年七十多岁的区君虹,是古琴艺术(岭南派)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儒雅的外表中仍透露着一丝刚健之气。如今,区君虹在闲暇之时,还总喜欢在家中拨弄琴弦、挥洒笔墨,颇有古代文人雅士的风貌。 区君虹出生于中医世家,自幼学习岐黄术,8岁习武,15岁后又攻篆隶、行草书法。可以说,区君虹是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润下成长...
2022年7月,岭南古琴艺术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区君虹新作《岭南琴韵——区君虹古琴艺术》,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发行,全书共30余万字,200余幅图片,记录与总结岭南古琴艺术的历史渊源、技艺内涵、琴曲释义、斫制方法、修得心得及保护成果等。 岭南古琴理论与艺术风格悉数呈现 ...
今天上午10点,《岭南琴韵——区君虹古琴艺术》新书发布暨古琴品鉴会在越秀区文化馆6楼剧场圆满举办。本次活动由广州市越秀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广州市越秀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岭南天虹琴馆承办。得到了广东省文旅厅、广州市文化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