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杜月老师西方社会学思想史的课堂笔记,阅读材料是布迪厄《区分》第五至八章。 之前的课程我们主要在将北美社会学的传统,他们不断发展的讨论了“自我”这一概念,... 0回复 · 13 有用豆瓣阅读热门小说 1 这里没有善男信女 2 娃儿 3 失笑 4 女神的当打之年 5 破茧 6 长大后,我不想成为你 ...
《区分》:“判断力的社会批判” 《区分》的作者:已故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 区分的含义:区分社会各个阶层的,不仅有经济资本,更有文化资本,文化资本通过所谓的趣味表现出来,比经济资本更加隐秘地左右着我们的… 读书鸭 不同的审美是如何形成的?聊聊皮埃尔·布尔迪厄的《区分》 满大街青年男女身着“大牌”服饰...
没错,前面我们说过,在西方的哲学传统中,认为判断力或者审美能力是纯粹而无功利的,是人类灵性的表现,而布迪厄通过在判断力批判中加入“社会”二字,解释了这种所谓无功利背后的阶层因素或者不平等因素。
布尔迪厄关于文化社会学的论著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研究文化商品的使用和消费的社会学美学与研究文化生产场的文艺社会学(朱国华,2016:7-8)。《区分:判断力的社会批判》(以下简称《区分》)便是社会学美学领域的代表作。从本书的开篇就可以看出布尔迪厄意图以此书完成两个批判——批判经济主义对实践经济的抽象化、批...
📚 关于婚姻的讨论,可以从生产和消费场域的角度来理解。个人品味的选择,实际上是在识别那些客观上适合自己社会位置的产品。婚姻中的互选姻亲关系,就像是一场精心挑选的交易。门当户对、臭味相投,品鉴力将人和事物紧密连接在一起,成为婚姻中的“月下老人”。一些看似天注定的缘分,其实是因为两个人相遇的可能性极小...
首先我们来看皮埃尔·布迪厄的生平,按照布迪厄自身的理论,我们应该将他放在社会场域之中来理解他的理论。布迪厄1930年出身于法国外省,是邮政工人的儿子。少时的拮据生活和在外省的成长经历对布迪厄造成了深远影响。尽管在学术阶梯上的攀登十分成功,考入巴黎高师学习哲学,但这种生活背景给他带来“边缘人”目光,使得他的...
布迪厄《区分》是一部关于法国文化状态的社会学报告,基于作者从1963年到1968年的实证研究。该书首次出版于1979年,是一部对当代法国的广泛的民族志,也是一部对资产阶级心态的剖析。 《区分》通过对法国不同阶层在食物、音乐、艺术、服装等方面的品味和偏好的调查和比较,展示了品味是一种社会符号,反映了不同阶层的生...
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在《区分:判断力的社会批判》中提出,文化品位、生活趣味等等文化消费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人的阶层的展示和分类。 而这一分类的构成、标示和维持,掩盖了社会不平等的根源。 是欣赏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