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庐山高高几重”出自明代唐寅的《登庐山》。“匡庐山高高几重”全诗《登庐山》明代 唐寅匡庐山高高几重,山雨山烟浓复浓。移家欲往屏风叠,骑驴来看香炉峰。江上乌帽谁涉水,岩际白衣人采松。古句摩崖留岁月,读之漫灭为修容。作者简介(唐寅)唐寅(1470—1523),字伯虎,一字子畏,号六如居...
“云屏万叠匡庐山”出自宋代杨冠卿的《又渔社李先生宠以和篇复用韵》。“云屏万叠匡庐山”全诗《又渔社李先生宠以和篇复用韵》宋代 杨冠卿西风寒岩鞠蘂斑,索米长安得路难。投林倦翼蚤知还,袖手归来三径间。云屏万叠匡庐山,鹤唳猿啼千古闲。作者简介(杨冠卿)杨冠卿(1138-?)南宋诗人,字梦...
五峰中以第三峰最险,千姿百态的山岩雄奇秀丽,蔚为大观;第四峰最高,峰顶云松弯曲如虬。如果说奇峰怪石造就了庐山的峻峭,那么抛珠撒玉的庐山水则赋予了它别样的灵秀。陡峭的山势,丰富的降水,形成了驰名中外的“庐山瀑布”,更催生了诗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绝唱。世人云:“匡庐瀑布...
《游匡庐山》是一首七言律诗,通过描绘匡庐山的瀑布和山中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前两句“欲向匡庐观瀑布,便从鼓蠡骤楼船”,以简练的笔触勾勒了诗人乘船前往匡庐山的情景,充满了期待与憧憬。接着,“一声长啸来丹壑,千太飞流下碧天”,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瀑布的壮观景象,仿佛千尺...
像庐山这样的山,与大国政治 联系如此紧密。从1927年到 上世纪八十年代,五十余年的时间里, 庐山一直是 政治视线以及 政治话术的中心。要知道,大国政治,直接影响的是 世界的格局。先说 元朝末年的故事。朱元璋与陈友谅,均锐意直指皇位。两支农民起意军,曾在庐山周围鏖战,传说与轶事,随云雾飘荡。朱元璋说 周...
“生我匡庐山”出自宋代王阮的《和陶诗六首·和归田园》。“生我匡庐山”全诗 《和陶诗六首·和归田园》宋代 王阮 皇天亦爱我,生我匡庐山。勉承父母志,功史期少年。既无取日手,远去穷虞渊。又无谋生才,广有负郭田。富贵两不谐,胡为乎世间。眷言旉原居,宛在瀑布前。野旷易得月,谷...
“先生生长匡庐山”出自宋代苏轼的《约公择饮是日大风》。“先生生长匡庐山”全诗 《约公择饮是日大风》宋代 苏轼 先生生长匡庐山,山中读书三十年。旧闻饮水师颜渊,不知治剧乃所便。偷儿夜探赤白丸,奋髯忽逢朱子元。半年群盗诛七百,谁信家书藏九千。春风无事秋月闲,红妆执乐豪且妍。紫衫玉带...
1. 匡庐:指江西的庐山,因其形状像“匡”字而得名。 2. 万仞:形容山峰极高,一仞约等于七尺或八尺。 3. 芙蓉:此处形容山峰像芙蓉般美丽。🍃鉴赏感悟:这首诗通过对匡庐山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每一句都充满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向往,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万仞芙蓉之中,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夜读九江丨(风土)匡庐山水烟云气 匡庐山水烟云气 ■ 景玉川 《儒林外史》中有一个人物叫杜慎卿,他曾带着一帮名士上南京雨花台赏景,见到两位挑粪桶的菜农,二人刚干完了活,也在赏景,并相约下山吃茶后再一同上雨花台观落日。杜慎卿听了,不禁大为感叹:“真乃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一点不假”。
匡庐山 是文化山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的千古名句 勾起了多少凡夫俗子 对田园生活的想往!陶渊明的故里 就在庐山南麓,陶令在鄱阳湖与匡庐山之间 隐居超过20年,留下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陶渊明被誉为 中国田园诗派的鼻祖,作为庐山的本土诗人,五柳先生为庐山的文化 留下浓墨重彩!庐山美丽的山水 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