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型与北魏陶壶有异曲同工之妙 半球形玻璃泡件 与北魏时期金属质泡钉造型极为相似 据此推测应属泡钉一类的器物 这些独特的“北魏蓝”成为丝绸之路在平城留下的 不可磨灭的痕迹 遗憾的是 玻璃因实用性不如陶瓷、易碎等原因 没能延续它的“高光时刻”甚至一度消失 一千多年前 玻璃吹制技术沿着古老的丝绸之路传...
大月氏将玻璃制造技术传入北魏,为“北魏蓝”的出现奠定了技术基础。 代表器物。 北魏玻璃小瓶:2001年大同市城南七里村北魏墓群出土。高3.2厘米,口径2.2厘米,底径4.4厘米。器型小巧,素面,口沿外卷,矮颈,肩部略宽,腹部圆鼓,平底,天青色,透明度较高,是吹制玻璃中的精品。 北魏蓝色玻璃瓶:2002年大同市迎宾大道北魏...
北魏蓝玻璃器是北魏时期文化交融的珍贵结晶,见证了丝绸之路带来的文化碰撞与融合。其标志性的深邃蓝色,历经千年依旧散发着神秘而迷人的魅力。如今,这抹独特的蓝色以冰箱贴的形式走入大众视野。设计师精心提炼文物的外形与色彩,运用现代工艺打造出小巧精致的冰箱...
你知道吗?有一种蓝叫做“北魏蓝”。这些玻璃器皿可是来自1600年前的北魏时期。那时候,玻璃可是稀罕物。随着丝绸之路中段的繁荣,擅长玻璃制造的大月氏人带来了吹玻璃技术,让北魏人也能享受到玻璃制品的便利。💙【司马金龙墓俑群】 司马金龙墓可是大同博物馆的半壁江山。司马金龙是东晋皇族,但在北魏时期混得风生水...
随着丝绸之路上的玻璃吹制技术传入,北魏时期几乎实现了“玻璃自由”,这才有了惊艳千年的“北魏蓝”。🟦 《魏略》中记载了中亚大月氏商贩在北魏都城平城(今大同)“铸石为五色瑠璃”的故事。大同地区出土的众多北魏时期玻璃器皿也印证了这一传说的真实性。
北魏蓝玻璃瓶的文化价值和制作工艺介绍 09月17日 一、历史背景 北魏蓝玻璃瓶是中国古代玻璃工艺的杰出代表之一,起源于北魏时期(公元386年-公元534年)。在当时,蓝色被认为是非常珍贵和高贵的颜色。因此,北魏蓝玻璃瓶是贵族和皇室的专属物品,用于存放贵重物品和香料。...
北魏蓝色玻璃器 大同市博物馆珍藏的“北魏蓝”玻璃器,向世人展现了千年前北魏时期的玻璃制造艺术。这些玻璃器皿,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着光芒,不仅见证了西京的繁荣,更将早期的莫兰迪色审美理念引入贵族的生活之中。其柔和而优雅的色彩,与通透晶莹的质感相得益彰,使得这些玻璃器皿成为了比黄金还要珍贵的艺术品。“...
7月24日,“新的融合——南北朝历史文化特展”在南京市博物馆开幕,汇聚了来自全国多地的302件(套)珍贵文物。其中忻州九原岗壁画、大同“北魏蓝”玻璃钵、太原彩绘骑马武士俑……山西北朝文物千里迢迢,奔赴南京,为展览增光添彩。 ▲展厅前厅 南北朝始于公元420年刘裕代晋称...
在大同市博物馆,藏有一件北魏时期的蓝色玻璃瓶,它的颜色深邃而神秘,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沧桑与浩瀚。这种蓝色,如同蔚蓝的天空和蓝色的星球,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北魏蓝”。🌍这件玻璃瓶的形状类似一个花瓶,上半部分非常完美,但可惜其他部分有破损。也许它在当时并不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但它所代表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却...
当纯净的”北魏蓝“与炫丽的蛤蜊光同时出现在一件玻璃器上!🌏它蔚蓝, 孤高,沧桑,浩瀚,仿佛脱离尘世,甚至蓝过我们流浪的地球!👏来自于1600年前的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穿越千年的蓝色依旧令人惊艳。虽有残缺,但玻璃的蓝色依然亮眼夺目,折射出了千年前的审美情趣和制造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