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影响看,明元帝执政十四年间(409-423),北魏人口从不足百万增至300余万,控制区域扩展至并、幽、冀、豫等州,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天兴律》修订为《神瑞律》),使北魏从草原政权成功转型为中原王朝。元代史家胡三省评其"承乱亡之后,兢兢业业,遂成永熙之治";现代学者田余庆指出,明元帝时期形成的"...
魏明元帝拓跋嗣(392年-423年12月24日),鲜卑名木末,北魏第二位皇帝,409年—423年在位。 (1)早年经历 拓跋嗣,是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长子,母为刘贵人。登国七年(392年)生于云中宫。道武帝得子较晚,听说后大为高兴,于是大赦天下。拓跋嗣聪明睿智,宽厚弘毅,非礼不动,道武帝很是惊奇。天兴六年(403年)十月二十五...
3.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即位之初,到处网罗汉族士人和 “先贤世胄”给其高官要职,山东、河北的著名士族豪强都归附了北魏。他们帮助北魏出谋划策,制定政治、礼仪、法律制度等。明元帝的这一举措() A.加剧了民族间的矛盾 B.抑制了地方势力的膨胀的 C.推进了北魏封建化 D.实现了北魏的长治久安 相关知识点: 试题...
北魏明元帝(409-423 年)设中书学,以汉人索敞为中书博士,其学生“前后显达至尚书、牧守者数十人”。到孝文帝时,有记载的88位中书博士,只有一位是鲜卑贵族;42位中书学生,只有三位是鲜卑弟子。这些中书博士和中书学生“皆冠冕之胄”。北魏设置中书学意在 A. 笼络汉族高门巩固统治 B. 教育鲜卑子弟全面汉化 C. ...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于423年去世,享年32岁 谷苼短剧 发布时间:2天前各种热门影视短剧应有尽有,点赞关注哦~ 关注 发表评论 发表 相关推荐 自动播放 加载中,请稍后... 设为首页©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意见反馈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1号...
北魏王朝在传位时也波澜起伏。拓跋嗣,一个17岁的少年,在父亲突然去世后,怎样从想当皇帝的兄弟那里抢到了皇位?他只统治了十四年,但为何被后人尊为北魏过渡的关键人物?他拓展了国土,但为何对一个不能成为皇后的女子始终难以忘怀,甚至在死后还给她追封了谥号?今天,我们来揭开历史的面纱,探寻北魏明元帝拓跋嗣...
明元帝拓跋嗣是北魏的第二位皇帝,其统治时间自409年起,止于423年,约 14.1年时间。这期间共计发生了 15次叛乱,年均1.06次。表面上看,明元朝较之道武朝0.92次的年均叛乱略有上升,实则由于道武帝统治前期北魏疆界局促在今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盛乐一带,并没有控制广大的领域与居民,总的叛乱频次相对而言...
北魏明元帝(409-423年)设中书学,以汉人索敞为中书博士,其学生“前后显达至尚书、牧守者数十人”。到孝文帝时,有记载的88位中书博士,只有一位是鲜卑贵族;42位中书学生,只有三位是鲜卑弟子。这些中书博士和中书学生“皆冠冕之胄(世家子弟)”。北魏设置中书学意在...
历史知识> 北魏明元帝 即拓跋嗣。北魏皇帝。公元409—423年在位。鲜卑族。道武帝长子。天赐六年(409)即位,时年十八。注意笼络汉族士人,命使者巡求儁彦及先贤世胄。屡变官制,以适应统治,重视农业生产。永兴五年(413),置新附民于大宁川(今河北张家口),给农具,计口授田。神瑞二年(415),从崔浩计,分云中、代郡...
北魏登国七年(公元392年),道武帝拓跋珪的宠妃刘贵人生下一子。因得长子,道武帝喜出望外,马上下令天下人共庆,并给这个孩子起名为嗣,立为太子,希望他能嗣承自己的大业。这个孩子后来继道武帝之位,为北魏第二个皇帝——明元帝拓跋嗣。 拓跋嗣从小聪明大度,举止合礼,甚得道武帝的喜爱。天兴六年(公元403年),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