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近百年来出土的北魏书迹,以洛阳时期的品目为多,论书体,有篆书、隶书、楷书,北魏书法,也是在洛阳时期迅速走上了向南朝书法看齐、奋起直追的道路,形成了弃古趋新、舍质求文的书法风尚。本文起,我们来学习北魏时期的书法,限于篇幅,这一篇,我们只说北魏洛阳时期的楷书。北魏洛阳时期的“正体字”是楷书...
大体来说,清河崔氏所传的“体势”有楷篆、草书、隶书、行押;卢氏书家取法的锺书,则他们擅长的是铭石书、章程书和行押书。同时,种种迹象表明,北魏时期,崔氏书家的地位和声望高于卢氏,居于主导地位。崔氏书法在北魏传扬的势头之大,范围之广,卢氏望尘莫及。这一节的内容可以汇总如下图:(北魏书门里的崔...
一是以“变”驭“备”,由之将“无所不备”的北魏书迹置于以变革为核心的北朝书法史脉络之中加以称扬,次即重“洛阳”而轻“平城”,通过罗列具体书迹品类,赞誉洛阳时期碑志造像书法形态之丰富和书体之精美,而这两种特征正是书法精致化的...
要了解北魏书风的演进,可以分为两个时期来观察:398年北魏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到公元494年迁都,谓为平城时期;公元494年迁都洛阳到公元534年北魏土崩瓦解,是为洛阳时期。对比两个时期的铭石书体,可以见出北魏书风之变;再合而观之,北魏书法演进的全貌才更明晰。 北魏平城时期达97年,时...
就是到了魏收编纂《魏书》的时候,已经是北齐政权了。虽然与北魏时间相隔只有20年,但也属于后朝人写前朝史,已经没有稍有不慎就会被拉出去“杀头”的危险,可以相对更客观公正一些。而且,即使是秉笔直书,把前朝写得越差,描得越黑,才更可以显示本朝的合法公正性嘛!所以,即使《魏书》被称为“秽史”,魏收...
北魏前期的著名书家,都是世居北方的河北、山东士人,如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博陵崔氏、河间黎氏。因而北魏前期的书风,是崔氏书家当道,书家多以“楷篆”“隶书”名世,我们看到的真楷书迹,也不如南方楷法新妍。太和以来,随着一批批南朝士人书家投奔北魏,北魏书家的构成发生了变化,由书法背景不同的两个群体...
唐代书法家徐浩、颜真卿等都从这部佳作中吸取了灵感。由此可见,《刁遵墓志铭》在中国书法历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总的来说,《刁遵墓志铭》是一部充满个性的书法巨著,融汇了六朝风韵与两晋特色,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北魏传世书迹《刁遵墓志铭》欣赏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简介 南北朝时期,群雄割据、时局混乱,游牧草原的拓跋鲜卑一族乘势而起、统一中原,建立起一个以中原礼乐治邦的神奇王朝。《神奇的北魏》以魏晋南北朝为历史背...展开短评 打开App写短评 读书笔记 燕晓小读 2023-04-09 16:12:42 一本特别有内涵的历史书 前言里,作者用了几个排比句简明扼要地将这北魏这个神奇...
本书作者是罗新在北京大学读研究生时的导师之一、著名历史学家田余庆先生。本书以北魏建国之前的代北时期为焦点、包括北魏时期的框架内,去探求拓跋部所体现的历史意义,主要探讨了“子贵母死”、“部落离散”、代北地区拓跋与乌桓的共生关系、《代歌》与北魏国史之间的关系。《东晋门阀政治》田余庆 著 北京大学...
于是,我们可以分别观察北魏平城时期“体兼隶楷”的刻石书迹了。大体来说,这类“构造和笔画姿态都想学隶书,但书写技巧不纯”而杂有楷式的书迹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隶多于楷者,可作隶书视之。第二类:作者想书刻成隶书,刻写出来的体态却像楷书,所谓“隶而近真”者。第三类:作者写楷书而带有隶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