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余庆《北府兵始末》(2)从广陵到京口 田余庆《北府兵始末》(1)梗概 - 知乎 (zhihu.com) 每篇均有节选。 二、两晋之际的北府兵 司马睿先后以子绍、裒出镇广陵,是西晋宗王出镇制度的沿袭。《朱子语类》卷一三五:“晋大封同姓,八王之乱以此,元帝中兴亦以此。”中兴的晋元帝出镇建康,也是西晋宗王出镇制度...
有节选。 三、北府与西府的协同呼应郗鉴之后的北府郗鉴之死至桓温自领徐、兖刺史,即自咸康五年至太和四年(339—369),历任北府督将除少数以重臣、外戚出镇者外,一般都有下述特点:一,居任以前已有为北府参佐…
一、梗概 史家论东晋北府兵,多着眼于北府名称的起源、谢玄组北府兵而有淝水之战的胜利、刘裕起自北府终以复晋篡晋等数事,而重在谢玄以北府兵战胜苻秦。但是谢玄北府兵事迹史籍只草草几笔,淝水之战过程记载也颇简略。所以北府兵在中国古史中虽甚知名,而人们对其来龙去脉和具体状况却论之甚少,因而对淝水之战的...
刘裕的发迹 当刘裕在京口策划反抗桓玄之时,原来的北府旧将已被诛戮无余。剩下的北府兵也转入卫将军桓谦、徐兖二州刺史桓修、青州刺史桓弘之手,分处于建康和京口、广陵。豫州则入“京口之蠹”的士族刁逵之手。刘裕“地非桓、文,众无一旅”,唯一可指望的,只有利用旧谊,纠集同道,共谋起事。他所纠集的人,虽然都...
桓氏家族以桓冲为代表,退出中枢权力角逐,但仍握重兵居上游;谢氏家族以谢安为代表,虽督五州居执政位,却无军事实力以制衡桓氏并应付前秦威胁。所以谢安于桓氏宿将朱序此年离兖州刺史任后,利用桓冲西归荆州的机会,不失时机地以侄谢玄出就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谢玄莅职后,立即筹建北府兵以应家国急需...
淝水战后,东晋权力结构急剧改组。影响东晋权力结构改组的因素,有的来自外部,有的来自内部。来自外部的是:北方军事威胁已经解除,而且出现了北征的机会。来自内部的是:东晋主相对于功高不赏的谢氏疑虑加深,谢氏必须考虑自处之道。桓谢二族的权力在新形势下应当有所调整,以期继续维持平衡。谢安以谦退的气度,处理由这些因...
七、北府将彭城刘牢之安帝隆安以来,东晋原来的门阀政治秩序已被破坏,社会失去重心。逐鹿者此伏彼起,形势瞬息变化。内战各方究其实力的基础,大致有如下四类: 一,挟晋安帝以自重的以司马道子父子为代表的东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