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原北川中学校址的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将承载着深沉的纪念与教育功能。设计中融入了爱心纪念林地,供访客种植树木,寄托对逝者的哀思。博物馆的四座守望塔矗立在中心祭奠园和北川墓园周围,形成庄重而感人的景观。博物馆由地震博物馆及组合服务区、北川县城遗址保护区和唐家山堰塞湖(次生灾害展示与自然...
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的核心景点,以其独特的设计和深刻寓意,展现了对逝者和生者的深深缅怀。四座守望塔作为博物馆的标志性元素,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生生不息。每座塔都源自羌族的传统雕楼,既是哀思的寄托,也是为生者祈福的希望象征,它们彼此守望,寓意着生命的力量与延续。县城遗址保护区,作为一个...
在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的项目中,"永恒的家园"这一主题深刻诠释了北川遗址保护区的核心价值。这个保护区分为五个主要区域:老城遗址保护区、中心祭奠园、新城遗址保护区、龙尾山自然保护区和县城北部综合服务区,总面积约为74.27公顷。“家园的主人”部分,包括了那些曾经生活在这里,无论生死的北川居...
位于原北川中学校址的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其主体建筑由三个标准楼层构成。这不仅有效利用和保护了地震遗址,还赋予了博物馆深刻的纪念意义。博物馆的主体结构分为几个区域:首层是“地震知识普及教育”,这里向公众传播地震知识;二层是“5·12地震灾难记忆”,展示了这场灾难的历史痕迹;顶层则是“5·...
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主要包括地震博物馆及组合服务区、北川县城遗址保护区,与唐家山堰塞湖(次生灾害展示与自然恢复区)三大重要组成部分。这个以“永恒北川”为主题的《方案设计》将县城和任家坪都纳入保护的核心区,其中县城整体作为遗址区,博物馆设在任家坪。
在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的保护与恢复工作中,一个重要原则是适度的遗址重建。保护区的设计理念是将祭奠与参观融为一体,旨在通过原真地展示灾难现场,向逝者和过去的家园表达尊重,同时激发人们对家园的记忆。在重建过程中,会着重保留地震对老县城遗址的真实痕迹,分为多个景观区,如山体滑坡、泥石流遗址...
本报讯 以我校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吴长福教授为项目负责人的《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策划与整体方案设计》项目成果,2月底正式上报上海市政府并送交绵阳市当地政府。这标志着历经近6个月的上海市支援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策划规划工作基本完成,转入审批、实施阶段。
倍受各界关注的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整体设计方案已经出炉,最快将于今年下半年开工建设,初步预算总投资为23亿元左右。设计方案一出台,其巨额的投入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热议。 许多网友认为,地震遗址博物馆确实该建,但灾区重建本来就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花23亿建一座博物馆无异于搞“形象工程”。
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是"5·12"汶川大地震后的四大地震遗址保护建设项目之一。通过对北川县城地震遗址特征和遗址价值的全面认识,确立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建设的总体构思和设计策略,形成遗址博物馆的概念设计方案,为该项目的整体决策和进一步开展提供基础。方案的探索性和创新性在于:提出一种针对特殊集合化纪念性遗址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