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萎塘……大烟儿炮,谁敢当?天低昂,雪飞扬,风癫狂……”曾经,新中国著名诗人聂绀弩的《大荒歌》,将北大荒昔日的风雪肆虐、苦寒荒芜展现在世人眼前。 70多年来,北大荒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过去人迹罕至的北大荒,已经建设成美丽富饶的北大仓,成为我国重要...
几代人将青春奉献于这片土地,让北大荒蜕变成今日的北大仓,素有“捏一把黑土,油花冒芽,插根棍子发芽”的美誉。如今,北大荒的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 99.9%,拥有农机 100 万台,年作业面积 2179.5 万亩,代表着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最高水准。然而,进入本世纪以来,黑龙江省逐步推行了一系列“退耕还荒”“退耕还...
综合情况就是——北大荒变成“北大仓”,是为了解决粮食问题,而粮食充足了,北大荒退耕还“荒”就是维持生态的和谐发展,这就是原因。
被称为北大荒的黑龙江垦区,面积相当于一个半海南岛。偏僻、荒蛮、寒冷,曾是它的代名词。70余年,几代中国人在这里挥洒青春,写下可歌可泣的拓荒史诗。拓荒者来自何方?历经怎样的沧桑岁月?亘古荒原又是如何蜕变为“北大仓”的?本期《习近平讲述的故事》带你走进这片神奇的土地,追寻历久弥新的北大荒精神。1947...
曾经的北大荒在经过半世纪的辛苦开垦后,粮食年产量达451.3亿斤,可以说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然而北大仓却开始了退耕还“荒”,那这半个多世纪岂不是在做无用功,如今退耕还荒又是出于何种考量呢?北大荒开发源于1958年,为了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无数知识青年、复员军人等投入到了北大荒开发工作中,从5....
北大荒虽说带个“荒”字,但生态系统还是比较丰富的,因为常年人迹罕至,叠加水资源比较丰富,所以土地的肥力相当强大。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已经变成了北大仓,年产粮食400亿斤,其中大豆产量占全国的30%,玉米45%,稻米25%,民间常说北大仓养活了几亿中国人,这是毫不夸张的。那么,对于我国如此重要的北大仓...
又为什么辛苦开垦半个世纪成为“北大仓”后,又退耕还荒呢?一、北大荒的发展历程北大荒虽然气候寒冷,无霜期较短,但地势平坦开阔,非常适合机械化耕作。而且,黑土的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10倍,土壤肥沃,再加上雨季与夏季同期的气候特征,得天独厚的条件非常适合农耕,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建国初期,温饱成了最...
经过几十年的开垦,北大荒已经成为一个机械化程度较高的商品粮基地,被称为“北大仓”。到1998年,北大荒垦区年产粮食85亿公斤,还能提供65亿公斤的商品粮。但这几年,我们过度开发北大荒,现在到了让它休养生息的时候了。2022年以后,我们要让“北大仓”再回到“北大荒”!
据了解,北大荒占据全国十分之一的耕地,养活了全国六分之一的人口。2022年,北大荒的粮食总产量达到451.3亿斤,足够供养全国一年。然而,过量开垦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使得北大仓开始了退耕还荒的行动。首先,北大荒的开发导致土地退化严重。东北地区的耕地多为黑土地,土层厚度通常为50厘米到一米。然而,随着植被覆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