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指的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广阔荒芜地区,具体包括黑龙江省北部的三江平原、黑龙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的广大区域,总面积约为5.53万平方公里。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但长期未被开发,因此得名“北大荒”。 北大仓则是指经过大规模开垦和农业开发后的这片地区,由于成为了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因此被...
几代人将青春奉献于这片土地,让北大荒蜕变成今日的北大仓,素有“捏一把黑土,油花冒芽,插根棍子发芽”的美誉。如今,北大荒的综合机械化水平已达 99.9%,拥有农机 100 万台,年作业面积 2179.5 万亩,代表着我国农业生产力的最高水准。然而,进入本世纪以来,黑龙江省逐步推行了一系列“退耕还荒”“退耕还...
习近平讲述的故事|“北大荒”变“北大仓”“北大荒,天苍苍,地茫茫,一片衰草和苇塘……”被称为北大荒的黑龙江垦区,面积相当于一个半海南岛。偏僻、荒蛮、寒冷,曾是它的代名词。70余年,几代中国人在这里挥洒青春,写下可歌可泣的拓荒史诗。拓荒者来自何方?历经怎样的沧桑岁月?亘古荒原又是如何蜕变为“北大仓...
北大荒变成“北大仓”上面我们也说了,北大荒有一句名言,那就是“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这就是说明了北大荒地带的水利资源问题,大气条件非常好,适合农业的发展,同时该地区也是全球的三大黑土带之一,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大都在5%到8%之间,可以说难得一见。而在变成“北大仓”之前,北大荒地区完全...
曾经的北大荒在经过半世纪的辛苦开垦后,粮食年产量达451.3亿斤,可以说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然而北大仓却开始了退耕还“荒”,那这半个多世纪岂不是在做无用功,如今退耕还荒又是出于何种考量呢?北大荒开发源于1958年,为了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无数知识青年、复员军人等投入到了北大荒开发工作中,从5....
北大荒虽说带个“荒”字,但生态系统还是比较丰富的,因为常年人迹罕至,叠加水资源比较丰富,所以土地的肥力相当强大。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已经变成了北大仓,年产粮食400亿斤,其中大豆产量占全国的30%,玉米45%,稻米25%,民间常说北大仓养活了几亿中国人,这是毫不夸张的。那么,对于我国如此重要的北大仓...
又为什么辛苦开垦半个世纪成为“北大仓”后,又退耕还荒呢?一、北大荒的发展历程北大荒虽然气候寒冷,无霜期较短,但地势平坦开阔,非常适合机械化耕作。而且,黑土的有机质含量大约是黄土的10倍,土壤肥沃,再加上雨季与夏季同期的气候特征,得天独厚的条件非常适合农耕,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建国初期,温饱成了最...
据了解,北大荒占据全国十分之一的耕地,养活了全国六分之一的人口。2022年,北大荒的粮食总产量达到451.3亿斤,足够供养全国一年。然而,过量开垦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使得北大仓开始了退耕还荒的行动。首先,北大荒的开发导致土地退化严重。东北地区的耕地多为黑土地,土层厚度通常为50厘米到一米。然而,随着植被覆盖率...
北大仓是指黑龙江嫩江流域、黑龙江谷地与三江平原广大地区,总面积为5.5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哈尔滨的大小。编辑 曾经北大仓还叫做北大荒,因为清朝时满人大量入关,为了故宫祖先的“龙脉”,满人禁止汉人进入东北地区,所以那里人烟罕至,遍布着荆莽野兽。但北大荒只是人荒,地可不荒,那里有着“插双筷子也能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