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日,北京大学药学院刘涛教授团队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娄筱叮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 Nature Chemistry 上发表了题为“Designing Artificial Fluorescent Proteins and Biosensors by Genetically Encoding Molecular Rotor-based Amino Acids”的研究工作。针对上述瓶颈,该研究团队受到荧光蛋白发色团的化学特...
“从小除了科学家,没有想过自己能从事其他的职业。”在父母春风化雨的影响下,刘涛很小就进入实验室,用稚嫩的小手推开科学研究的一扇门,步履不停地走到了生物技术制药的今天。 在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读完大学后,刘涛漂洋过海,去到俄亥俄州立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之后又...
2024年11月28日,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刘涛教授团队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娄筱叮教授团队在Nature Chemistry期刊上发表了题为“Designing Artificial Fluorescent Proteins and Biosensors by Genetically Encoding Molecular...
针对这些瓶颈,受到荧光蛋白发色团化学特性的启发,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刘涛教授团队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娄筱叮教授团队设计了一类荧光分子转子型氨基酸(Fluorescent Molecular Rotor Amino-acid, FMR-AA)。通过结合遗传密码子扩展技术,该团队成功将 FMR-AA 以点突变的形式引入目标蛋白。这一全...
针对当前生物正交反应领域所面临的挑战,2024年8月20日,我室刘涛团队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杂志上发布了一项重大研究成果。该论文题为“Computational-Guided Discovery of Diazole Monosubstituted Tetrazines as Optimal Bioorthogonal Tools”,旨在解决四嗪分子在体内稳定性与反应性之间的权衡问题。通...
针对当前生物正交反应领域所面临的挑战,我室刘涛团队于2024年8月20日在《美国化学会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该论文以“计算引导的发现:作为最佳生物正交工具的单取代四嗪分子”为题,揭示了四嗪分子取代基的关键位阻区域。基于这一发现,团队精心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型五元二杂环单取代四嗪分子,这些分子不仅在...
2024年11月28日,我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刘涛教授团队联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娄筱叮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Chemistry上发表了题为“Designing Artificial Fluorescent Proteins and Biosensors by Genetically Encoding Molecular Rotor-based Amino Acids”的研究工作。
刘涛,博士,北京大学药学院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子与细胞药理学系主任,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PI,化学生物学交叉中心PI,北大医学-惠大基因密码子创新联合实验室负责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人才计划青年项目获得者、北京市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任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委...
近期,北京大学刘涛教授课题组在Molecular Cell (IF=17.970)上发表了题为“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CRISPR-Cas12a-based genome editing with site-specific covalent Cas12a-crRNA conjugates”的研究论文,文章报道了利用生物正交化学方法,将位点特异性修饰的Cas12a蛋白和5’端化学修饰的crRNA生成共价Cas12a-crRNA复合...
近日,北京大学刘涛教授课题组在Molecular Cell(IF=17.970)上发表了题为“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CRISPR-Cas12a-based genome editing with site-specific covalent Cas12a-crRNA conjugates”的研究论文,文章报道了利用生物正交化学方法,将位点特异性修饰的Cas12a蛋白和5’端化学修饰的crRNA生成共价Cas12a-crRNA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