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堂山石窟,开凿在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境内的太行山余脉,由北响堂石窟、南响堂石窟、水浴寺石窟(俗称“小响堂”石窟)三处石窟构成。三处石窟之间距离不远,石窟主体部分又都凿建于北朝晚期,因此一般视为一组。此后历代均有修缮,宋明两代又有续凿,逐渐形成了现在北响堂石窟九窟,南响堂石窟十二窟,水浴...
北响堂山石窟 北响堂山石窟是位于釜口以北鼓山之中的石窟。北响堂山石窟位于釜口以北鼓山之中,大北洞造像与雕饰华丽异常。北齐定都于邺城,晋阳于倍都。北齐,皇室曾频繁来往其间,凿窟建寺,修筑行宫。
河北邯郸的北响堂山,也叫响堂寺,最著名的名字是响堂山石窟。这个石窟群位于邯郸市西南的鼓山上,分为北响堂和南响堂两部分。现存的石窟有30多座,佛像5000多尊。石窟的建造始于东魏晚期,主体工程完成于北齐时代,之后各个朝代都有修补和续凿。响堂山石窟主要代表了北朝晚期北齐一代的佛教造像艺术,被学术界誉为“...
及至北齐初年,文宣帝高洋在开凿北响堂山石窟时,便授意匠人按照其父高欢、其兄高澄及其本人的容貌体态来雕凿佛像,从而实现“帝佛合一”的效果。 二、东西合璧—南响堂山石窟 南距北响堂山15公里的南响堂山石窟分上下两层,共七个洞窟。一层有两个洞窟,即华严洞...
响堂山石窟,开凿在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境内的太行山余脉,由北响堂石窟、南响堂石窟、水浴寺石窟(俗称“小响堂”石窟)三处石窟构成。三处石窟之间距离不远,石窟主体部分又都凿建于北朝晚期,因此一般视为一组。此后历代均有修缮,宋明两代又有续凿,逐渐形成了现在北响堂石窟九窟,南响堂石窟十二窟,水浴寺石窟二...
北响堂石窟是邺晋古道上最大的一处石窟,半山腰平台上南北排列九个窟,坐东朝西,主要的洞窟3、6、7、8等开凿于东魏北齐时期,除了九个窟以外,在平台下方不远处还有两个隐藏得很深的洞窟 从山下用长焦镜头拍摄山上洞窟全貌的时候,已经能够看到7、8、9窟下方两个隐藏洞窟的一角,觉得不会难找 【北响堂石窟...
来响堂山有三大石窟洞不能错过——北响堂石窟第三窟,也被称作大佛洞、北洞;释迦洞,也称中洞;刻经洞,也称南洞,这三座是整个石窟艺术价值最高的。大佛洞为中心塔柱庙窟,分前后两室。主佛端坐于佛台之上,面容沉静慈祥,身后的火焰纹和忍冬纹色彩依然鲜艳,大概是经过后世修复的。左右两侧的胁侍都已受到严重...
响堂山石窟分为南北两处,相距约15公里。现存石窟16座,摩崖造像450余龛,大小造像5000余尊,还有大量刻经、题记等。北响堂石窟位于和村村东的鼓山天宫峰西坡,共有9座洞窟,从左到右依次为:大业洞、刻经洞、二佛洞、释迎洞、嘉靖洞、无名洞、大佛洞和两个无名洞。其中,大佛洞规模最大,装饰最华丽。
响堂山石窟分为南北两处,相距约15公里。本文将介绍北响堂石窟,它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与云冈、龙门并称为三大皇家石窟。北响堂山石窟现存16座石窟,摩崖造像450余龛,大小造像5000余尊,还有大量刻经、题记等。其雕刻精美大方,承前启后,是中国石窟艺术发展史上从大同云冈到洛阳龙门过渡阶段的一个重要标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