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周律令,南北朝时期北周法令总称。亦称“后周律令”。沿革 北周初期,宇文氏沿用“大统式”(西魏制定的行政法规)。武帝宇文邕时命廷尉卿赵肃、拓跋迪等撰定法律。内容 保定三年(563)颁行,称为《大律》,凡25篇,即刑名、法例、记享(一作“祠享”)、朝会、婚姻、户禁、水火、兴缮、卫宫、市廛、斗竞、劫盗...
历史知识> 北周律 北周法律。北周初沿用西魏大统式。后命廷尉卿赵肃、司宪大夫拓跋迪撰定周律,至武帝保定三年(563)三月制成,谓之《大律》。共二十五篇,定罪一千五百三十七条。该律不立十恶之目,而重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义、内乱之罪。其篇名为:刑名、法例、祀享(一作祠享)、朝会、婚姻、户禁、...
北周律以其严格而完整的刑法体系而闻名,其中五刑制度是重要的一部分。这一制度对犯罪行为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并采取了相应的刑罚,以维护社会秩序和法律尊严。下面将详细介绍北周律的五刑制度。 北周的五刑制度包括徒刑、笞刑、杖刑、流刑和死刑。这些刑罚的运用主要取决于犯罪行为的严重性。 首先是徒刑,也被称为长吏徒...
首先,北周律的五刑制度包括了宫刑、法刑、免刑、禁刑和杖刑。这五种刑罚分别对应着不同的犯罪行为和社会地位,确保了刑罚的公平性和适度性。 宫刑是指对王室以及高级官员家族成员实施的刑罚。由于这些人的身份特殊,他们的犯罪行为往往对社会秩序和统治稳定造成更大的影响,因此采取更为严厉的制裁措施。宫刑主要表现为剥...
但是北周律法有一点确实显著比北齐律、南梁律严酷,那就是对待宗室高官的惩处力度。北齐律有八议,八议者...
简述北周律的五刑制度如下:既不是北齐,也不是北魏 五刑最早源于有苗氏部落,另有一说源于上古时代蚩尤领导的九黎族。有苗氏亡于夏启后,夏启将有苗氏推行的刖、劓、琢、黥等刑加以损益,形成了墨、劓、刖、宫、大辟五种刑罚,并使之成为主要的刑罚体系。自夏以后、商、周及春秋之际,五刑一直被...
《大律》又称《北周律》,北周武帝宇文邕(543—578),命赵肃、拓跋迪等撰定法律,至武帝保定三年(563)三月完成,仿《尚书·大诰》,谓之《大律》,计有刑名、法例、祀享、朝会、婚姻等25篇,共1537条,比《北齐律》增加588条。http://baike.baidu.com/link?url=nq9VRjg1fmKpnWPX0uo4rFLEF...
首先,宫刑是北周律中的一种刑罚,主要适用于官员和贵族阶层的罪犯。宫刑是指将犯人流放到宫廷中,让他们在宫廷中服役或者受罚。宫刑的目的是剥夺罪犯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使其失去影响力和权力。宫刑通常与财产或土地的没收相结合,以加重罪犯的惩罚和打击其家族的利益。宫刑不仅仅是一种刑罚,更是一种对社会阶层的控制...
本文将简要介绍北周律的五刑制度。 流刑是五刑中最轻的一种,通常是把罪犯流放到较远的地方,禁止其返回原籍或原居地。北周律规定,流刑适用于犯有轻微罪行的罪犯,如盗窃、欺诈等。流刑的期限根据犯罪的性质和情节而定,一般为三年至五年。流刑的目的是惩罚罪犯,同时也是为了保护社会安全。 杖刑是一种体罚,通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