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钟楼曾经有过两口大钟。第一口是个大铁钟,它是永乐皇帝朱棣迁都时铸造的,整体为铁制,高4.2米,重约25吨。用了一段时间后,朱棣觉得它的声音不够洪亮,于是决定重新铸造了一口新的大钟,就是现在钟楼里挂的这口,有“古钟之王”的美誉。它整体为铜制,总高度达到7米,
来自604年前的钟声——北京钟楼大家都知道现在鼓楼已经成了网红打卡地了,但是在它身后还有一座钟楼,也是历史上京城的报时中心。 钟楼与鼓楼一样始建于元至元九年(1272年),后经过多次焚毁重建,钟楼历史上最近一次重修是乾隆年间的事。 图[三R]—[六R]为钟楼的钟,这座大钟为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所铸,距今已经...
至此,长久以来的记录错误得到了纠正,北京钟楼这个计时大钟终于可以堂而皇之地坐上“古钟之王”的宝座了!铸钟娘娘庙的前世今生 金炉娘娘庙全名为金炉圣母铸钟娘娘庙,简称铸钟娘娘庙。庙的得名在《北平旅行指南》中有这样的记载:“娘娘本一妙龄少女,明时钟鼓楼之钟乃铁钟,声尖锐更不壮观,清欲改铸铜钟,令女...
【#北京钟楼曾有两口大钟#!另一口现在在——】#最美中轴线# 北京钟楼曾经有过两口大钟。第一口是个大铁钟,它是永乐皇帝朱棣迁都时铸造的,整体为铁制,高4.2米,重约25吨。用了一段时间后,朱棣觉得它的声音不够洪亮,于是决定重新铸造了一口新的大钟,就是现在钟楼里挂的这口,有“古钟之王”的美誉。它整体...
北京钟楼大钟与铸钟娘娘的传说 北京钟楼是老中轴线的北端点,始建于至元九年,后来毁于战火,明永乐十八年重建。钟楼上悬挂了一口大铜钟,高7.02米,直径3.4米,重63吨,是我国体量最大、分量最重的古代铜钟王。它的钟声悠远绵长,圆润洪亮,可以传出去数十里远。原先钟楼内悬挂的是一口不大的铁钟。于是,...
钟楼大钟胜出大钟寺古钟纪实 在八十年代之前,大家似乎都有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北京大钟寺的古钟是国内重量最重、体积最大的一口钟。这个定论主要的一个来源还是因为当初一些历史文献及后人撰写的文章,那上面记录大钟寺所藏永乐铜钟为46.5吨,而钟楼永乐铜钟的重量则为42吨。 1985年北京钟鼓楼文物保管所成立后,工作人员...
北京钟楼大钟,楼正中悬挂“大明永乐年月吉日制”铸的大铜钟一口,钟高7.02米,直径3.4米,重63吨,是中国现存体量最大、分量最重的古代铜钟,真真正正的“钟王”。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张阳阳^走遍北京的犄角旮旯^于20230716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1.8万个喜欢,
北京钟楼的大钟高7米、重63吨,是国内现存最大的古钟,被誉为“古钟之王”!它是如何铸造的呢? 中国古代青铜器的铸造,一般分为“泥范法”和“失蜡法”两种方法,这口大钟采用的是“泥范法”。具体过程是先挖一个大坑,在坑里用石灰和三合土做一个钟形的“内范”,再在外面套上“外范”,然后在坑外设立几个熔...
北京钟楼大钟的铭文 北京钟楼大钟的铭文主要是铸造时间和铸造者的名字。大钟的铭文是:“大明万历年造 住持比丘福登 募缘信官李奇勋 阮尚学等 京都内外城檀越 信官太监陈慎等 喜舍资财 铸铜一万斤”。铭文还记录了当时参与铸造的人员名单,共有108位工匠参与了这座大钟的铸造。
资料显示,中国古代钟楼一般都是用堆土的方式吊钟的,也就是说在钟楼两侧用土堆成和钟楼一样高的斜坡,然后靠人力把大钟拉上去,等大钟安装完成后再把下面的土堆移走。为了便于施工,古人多利用冬天泼水结冰的方法进行施工。 想必这个方法对于北京钟楼来说也适用吧,但是难度可想而知。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钟下面有地板,但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