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于2023年12月正式公布。由首都师范大学与河海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合作完成的“华北平原地下水储量变化若干宏观规律研究”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该奖项由我校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潘云教授牵头完成,获奖人员还包括:段青云、汤秋鸿、张翀、朱琳、李小娟。地下...
近日,由首都师范大学“昆虫演化与环境变迁”教育部创新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完成的“侏罗纪燕辽生物群中昆虫拟态及行为适应性研究”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获奖人员有任东、王永杰、高太平、顾俊杰、魏鑫丽、方慧、杨弘茹、刘家熙、赵云云。昆虫是物种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物。昆虫的繁盛...
2021年9月25日,2020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在2021中关村论坛上正式揭晓。由北京医院放射科主任陈敏带领,李春媚、陈海波、苏闻、王蕊、龚涛、罗晓捷、李淑华、娄宝辉、张晨为主要完成人的团队,以分子水平的磁共振成像对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
2021年9月25日,在“2021中关村论坛”上正式揭晓了2020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由北京医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蔡剑平带领的团队,以我国汉族人群药物代谢关键酶系—细胞色素P450(CYP)遗传多态性及变异体的酶学活性研...
9月25日,2020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公布。我校数学科学学院教授汪和平与天津师范大学教授许贵桥联合申报的项目《不同框架下的多元逼近及信息基复杂性》获评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 汪和平长期致力于函数逼近论及其相关前沿问题研究,其获奖项目《不同框架下的多元逼近及信息基复杂...
蔡剑平团队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深耕P450十余年 为汉族人群个体化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我们的贡献就是把中国汉族人群主要的P450遗传变异搞清楚了。由于有明显的种族特异性,我们国人与西方人群的数据有很大的差异,不能生搬硬套。同时,这些变异会不会影响人体内药物代谢的功能,也需要开展大量研究加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