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臣 3722人看过 ScholarID:CN-B175H63J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被引频次 6322 成果数 337 H指数 48 G指数 76领域: 化学 期刊 76% 会议 18.1% 专著 0.3% 其它 5.6% 总计 337篇 1999年成果数27 2010年被引量852 全部年份 全部类型 全部作者 按时间降序 High-Tg PLA copolymers via base-catalyze...
1990.8在中科院化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 1990.9考入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中1993.8-1994.7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联合培养一年,1995.1获北京大学博士学位 1995.1-1996.12在北京大学化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其中1996.3-1996.5,1996.7-1996.12,作为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赴早稻田大学合作研究 1997.1起在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工作,任讲师;...
北京分子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李子臣教授课题组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联合施昌霞研究员课题组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实验室) 诚招博士后和项目聘用人员,拟从事高分子合成、高性能生物基可降解/可闭环回收聚合物的制备及材料应用。热忱欢迎青年才俊加入团队! 课题组简介 李子臣,北京大学教授,国家...
研究出发点 为了解决上述Tc聚合物长期存在的固有矛盾,北京大学李子臣/杜福胜/施昌霞研究团队提出化学回收的另一种可行的热力学情况:在高温下聚合,低温下解聚。利用在之前研究中很少被关注的大环单体合成可回收聚合物,由于大环的开环聚合具有...
为了解决上述Tc聚合物长期存在的固有矛盾,北京大学李子臣/杜福胜/施昌霞研究团队提出化学回收的另一种可行的热力学情况:在高温下聚合,低温下解聚。利用在之前研究中很少被关注的大环单体合成可回收聚合物,由于大环的开环聚合具有熵增(ΔSpo >0)的特点,因此聚合过程中存在聚合下限温度(floortemperature,Tf)。这意味着...
基于上述背景,北京大学李子臣/杜福胜/施昌霞研究团队报道了一种罕见的由聚合下限温度调节的闭环回收系统。由生物基大环缩酮酯HOD在工业常用的高温下开环聚合,合成具有优异热稳定性的聚缩酮酯。由于这种热稳定性来源于高温下聚合物本征的热...
姓名 李子臣性别 男出生年月 所在院校 北京大学所在院系 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职称 教授招生专业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研究领域 功能高分子、高分子合成 联系方式 E-mail 电话 邮编 0 地址相关阅读 MORE+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信息:丁金滨 2021.06.07 11:10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信息:邸思 ...
李子臣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博士 教授 链接:https://www.x-mol.com/people/lizichen 工作领域近期论文个人履历回答 研究领域与兴趣 Controlled/living radical polymerization and polymer synthesis; Self-assembly of polymers and molecular assemblies; Bio-related polymers and applications;...
李子臣 北京大学, 教授 / 科研之友号:49948706 科研之友人员唯一编号 4 项目 274 成果 6695 阅读 64 下载 6175 被引 44 H-指数
李子臣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Tel:+86-Fax: +86-E-mail: zcli@pku.edu.cn 简历 1987.7 在山东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1990.8在中科院化学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90.9考入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其中1993.8-1994.7在日本早稻田大学联合培养一年,1995.1获北京大学博士学位1995.1-1996.12在北京大学化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