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张俊龙课题组利用仿生的三核锰配合物作为供氧催化剂,原位的催化内源性过氧化氢产生氧气,通过分子水平的比例调控,使得光敏剂的PDT效率最大化。该策略在体内外展现出显著的协同抗肿瘤效果,为可调控协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发表于Chem. Sci.(DOI: 10.1039/D2SC02554J)。 http://weixin.qq.com/r...
近日,北京大学张俊龙课题组利用仿生的三核锰配合物作为供氧催化剂,原位的催化内源性过氧化氢产生氧气,通过分子水平的比例调控,使得光敏剂的pdt效率最大化。该策略在体内外展现出显著的协同抗肿瘤效果,为可调控协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相关...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张俊龙课题组、陈兴课题组与合作者报道新型生物正交的稀土分子探针用于近红外荧光/质谱成像】近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张俊龙教授、陈兴教授与合作者在Angewandte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发文,报道了首例可生物正交的、高亮度的近红外(NIR)稀土配合物分子探针。该工作通过代谢标记...
该工作报道了首例有机镍光诊疗探针,揭示了金属-碳键和配体的非芳香性在设计金属光诊疗探针中的重要性,展示3d非贵金属配合物在生物医学诊疗等领域的潜在应用。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张俊龙课题组关注金属酶模拟及光诊疗药物的研究,其中,精准调控过渡金属配合物的激发态性质是理性设计过渡金属分子光敏剂的基础。该...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张俊龙课题组长期从事分子光诊疗试剂的研究,特别是在仿生光收集天线分子和模拟生物光敏/催化过程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针对光诊疗试剂的设计,该课题组提出“金属调控”策略,即在光吸收配体固定的情况下,通过价态相同、尺寸相近、反应性相似的金属置换,调控金属与配体激发态能量的传递过程,实现整...
近日,北京大学张俊龙课题组利用仿生的三核锰配合物作为供氧催化剂,原位的催化内源性过氧化氢产生氧气,通过分子水平的比例调控,使得光敏剂的PDT效率最大化。该策略在体内外展现出显著的协同抗肿瘤效果,为可调控协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发表于Chem.Sci.(DOI: 10.1039/D2SC02554J)。
张俊龙课题组致力于发光稀土配合物的设计和合成,利用稀土f-f特征跃迁的特点,将近红外二区探针的研究范围从金属纳米材料、共轭聚合物、有机小分子拓展到金属配合物。其中,该课题组在2017年报道的镱卟啉配合物量子产率高达25%(氘代溶剂中为67%)。迄今为止,其近红外区域发光强度(消光系数×量子产率)为文献报道最高(...
近日,北京大学张俊龙课题组利用仿生的三核锰配合物作为供氧催化剂,原位的催化内源性过氧化氢产生氧气,通过分子水平的比例调控,使得光敏剂的PDT效率最大化。该策略在体内外展现出显著的协同抗肿瘤效果,为可调控协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发表于Chem. Sci.(DOI: 10.1039/D2SC02554J)。 û收藏 转发 评论 ...
近日,北京大学张俊龙课题组利用仿生的三核锰配合物作为供氧催化剂,原位的催化内源性过氧化氢产生氧气,通过分子水平的比例调控,使得光敏剂的PDT效率最大化。该策略在体内外展现出显著的协同抗肿瘤效果,为可调控协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发表于Chem. Sci.(DOI: 10.1039/D2SC02554J)。
近日,北京大学张俊龙课题组利用仿生的三核锰配合物作为供氧催化剂,原位的催化内源性过氧化氢产生氧气,通过分子水平的比例调控,使得光敏剂的PDT效率最大化。该策略在体内外展现出显著的协同抗肿瘤效果,为可调控协同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成果发表于Chem.Sci.(DOI: 10.1039/D2SC02554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