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卫战或称北京保卫战、北京之战、明京师保卫战、明保卫京师之战[1]是1449年(明正统十四年)中国明朝在兵部尚书于谦领导下,将蒙古瓦剌首领也先所率攻打北京的大军击退的战争,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不仅加强了京师部队的战斗力,组成了一支战斗力较强的机动兵力,使瓦剌军不敢窥视京师;而且还...
1629年十月,皇太极率军号称10余万,避开宁远、锦州,分兵三路突入关内,直逼京师。崇祯急令各地兵马驰援,督师袁崇焕统领诸路援军,成功阻敌于广渠、德胜等门外,是为北京保卫战。 这一年,努尔哈赤去世,其子皇太极登基。皇太极吸取两次败于袁崇焕之手的教训,改变了进攻策略,不再与大明就在山海关附近进行拉锯。 皇太极避...
也先大败而归,只得遣使进京议和,至此,明军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5. 凯旋归来,不负使命 北京保卫战最终获得了胜利,但并不意味着危机彻底解除了。于是于谦仍未停歇,他抓紧改革,严防边境,瓦解了后续瓦剌的一次又一次的进攻。也先也在这其中改变了他的观念,愿与明朝重归于好,于是在次年无条件放回了英宗皇帝。
并不是他认为的不堪一击的明军,而是一支严正以待,随时可以拼命的军队。五天激战下来,也证明了这一点,瓦剌也先选择了撤退,而明军则获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京师保卫战的胜利离不开于谦的运筹帷幄,他一人为大明续命两百年,大明理应感恩于他,然而拥有这样丰功伟绩的人,最后却被大明斩杀,何其哀哉!
麻、黑二人在北京保卫战结束之后找机会逃回了明朝,此战发生在袁崇焕被崇祯皇帝下令逮捕之后。《大清太祖文皇帝实录》对于明金之间德胜门、广渠门两仗的记录相比于满文老档而言更为详细。进攻德胜门的后金军是由皇太极亲自带队,其将领有大贝勒代善、努尔哈赤之侄贝勒勒尔哈朗、代善之长子岳托、努尔哈赤长孙杜度、代善...
关键时刻,幸亏兵部尚书于谦组织了北京保卫战,击退瓦剌,保住了大明。后世对北京保卫战提得不多,但这的确是明朝200多年最危险的时刻之一。此战是败军之际的无奈一搏,当时京营精锐20万人里,7万人战死在土木堡,10万残军逃回,辎重、器械、武器被抛弃。北京缺粮草、武器、战马,诸臣商议迁都南京,照抄南宋的...
北京保卫战简介 京师保卫战或称北京保卫战、北京之战、明京师保卫战。明保卫京师之战是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中国明朝在兵部尚书于谦领导下,将蒙古瓦剌首领也先所率攻打北京的大军击退的战争,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正统十四年(1449年)八月十六日,明军主力在土木堡遭遇惨败,几乎全军覆没,明英宗也被俘,消息传到京城...
北京保卫战,看于谦如何力缆狂澜,挽救明朝于危机之中! 本来想分上下两集的,为了作品的完整性,所以还是删减掉部分战斗画面,把时间浓缩到半个小时。, 视频播放量 180435、弹幕量 2440、点赞数 3385、投硬币枚数 2196、收藏人数 2359、转发人数 582, 视频作者 益城益影
第一,没兵。土木堡一役,明军在北方的精锐近乎全军覆没,北京只剩下了一些老弱残兵。于谦做的第一件工作,就是调兵。经过火速动员,于谦凑够了二十二万兵员。这是怎样的士兵呢?他一共调了三类兵:预备役,备倭军和运粮军。通俗地说,这些军都属于后勤部队一类。而于谦,正是带着这样的主力,获得了北京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