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使用酶-化学级联催化高效生产L-高苯丙氨酸:L-高苯丙氨酸(L-HPA)是一种代表性的非天然氨基酸,是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中性内肽酶抑制剂和β-内酰胺类抗生素在内的许多手性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L-HPA的化学生产主要使用N-邻苯二甲酰基-L-天冬氨酸(三步,产率...
近日,河北工业大学化工学院姜艳军教授课题组,在手性α-苄基环酮的不对称合成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基于酶分子定向改造技术,对酶-底物结合构象进行精细调控,并设计了协同质子传递三联体,从而获得了一对活性高且底物谱广的立体选择性互补的老黄...
利用酶的高选择性与有机金属络合物的高催化活性进行协同催化有望促进高效的级联反应。然而,酶与有机金属络合物相互失活的内在冲突和单一操作中不匹配反应条件的外在冲突仍然使得化学酶级联反应具有一定的挑战。 有鉴于此,近期,上海师范大学刘国华组开发了一种与游离胺脱氢酶结合的封装金/卡宾作为助催化剂系统,能够实现...
为了实现高效的α,ω-二胺生物合成,以1,6-己二胺的合成为例,进行了生物催化逆向合成分析。使用RetroBioCat (https://retrobiocat.com/)软件对级联路线进行设计。发现了两条从1,6-己二醇出发的1,6-己二胺生物合成路线。如图2a所示,对于路线2,负责将己二腈还原为1,6-己二胺的酶仍然不可用,因此作者选择了路线1进...
在分别优化了化学和生物催化反应后,将两步反应在同一体系中进行级联。首先Suzuki-Miyaura交叉偶联反应发生在IL相中;反应结束后,降低温度到室温并调节pH到中性;随后将生物催化剂YqjM-RBS-GDH加入到体系中,在水/IL界面上将中间产物还原,生成的最终产物被萃取到IL相中。实验结果显示利用一锅金属-酶级联反应体系能够以81%...
纳米带在紫外光和可见光的交替照射下,可实现从纳米带到纳米球的可逆结构转变。由于其良好的光响应特性和均匀分散的特点,所制备的有机无机杂化纳米复合材料可作为化学酶级联催化的高效催化剂。 --检测服务--
本文作者构建了一种级联催化释放NO抗细菌生物膜的纳米反应器,基于生物膜中的pH进行自激活响应,通过多酶级联催化反应,调高生物膜中的H2O2水平,从而为NO释放提供了条件。 02 背景介绍 细菌感染作为世界上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由于其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更糟糕的是,细菌会粘附在生命体(如外科...
本文利用DNA四面体在刚性和定向锚固性,将两种模型酶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葡萄糖氧化酶(GOx)分别锚定在四面体支架的顶点位置。通过改变DNA四面体边长的长度,调节了级联酶之间的距离,研究了酶间距离对酶级联催化效率的影响。在最优的酶级联催化作用下,进一步构建了一种灵敏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DNA检测,为构建高效的...
青岛大学张光耀和青岛理工大学柴会宁等人报道了一种具有增强催化效应的双金属有机框架(MOF-on-MOF)纳米酶级联体系,即MOF-818@PMOF(Fe),将其成功用于比色/化学发光双模态适配体传感。MOF-818具有类儿茶酚氧化酶活性,可以催化底物氧化并产生中间体H2O2,利用原位产生的H2O2缓慢释放,一方面可有效避免外源性H2O2加入,造成...
基于核酸的可编程性和可寻址性,可将胆固醇氧化酶和辣根过氧化物酶特异性锚定在DNA折纸上,并通过控制酶间距(如20,40和80nm),实现了对LDL级联催化效率的优化.通过Au—S化学键,将负载酶的DNA折纸结构修饰在金电极表面,构建了酶级联催化电化学传感器.此传感器对LDL检测具有优异性能,在2~15μmol/L浓度范围内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