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积极探索一条市场化化债路径,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创新协同或为债务管理提供新的解决方案,不仅助力应对内外部压力,还旨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可谓化“债”之良方。
而新一轮化债(2024年末-2027年)与城投“退平台”共同推进。隐债清零的城投主体或将正式退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名单,进一步降低未来新增隐债的可能。并且在置换方式上,可能通过发行国债或特别国债、运用新增债券额度或结存额度发行地方债券的组合方式进行,预计总规模或超过4万亿元。2024年9月11日至9月13日,全国...
今年以来,融创在化债、减负领域频频传出利好动态。不久前发布的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末,融创有息负债已降至2596.7亿元,较2023年底减少181.6亿元。1月,融创总规模154亿元的境内债重组成功,融创仅用50多天,成为了行业首家完成境内公司债整体重组的房企,预计可削降约70%的境内公司债务,且5年内不再有兑付压力...
1. 地方化债路径选择 近年来,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成为政府金融工作的重点,一系列化债政策和措施持续推出。2023年7月,政治局会议提出“一揽子化债方案”;2023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召开2023年下半年工作会议也指出:切实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统筹协调金融支持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工作。基于区域差异,...
化债路径分类 目前化债手段可以归纳以下几类,分别为特殊再融资债置换、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支持、盘活存量资产、化债基金、城投平台加速整合与市场化转型。 近年来五大化解路径梳理 1)特殊再融资债置换:发行集中在西部地区。相较于东、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整体综合财力较弱,债务负担较重,因此在上级支持方面存在较大优势...
总结:因地制宜选择化债路径 各地需因地制宜选择更为积极有效的化债方式,以顺利完成化债目标:1)东部地区的综合财力、金融和国有资源普遍相对丰富,可主要通过城投企业市场化转型升级,加强造血功能,实现自负盈亏。一些债务负担较重的省市,如天津、山东等,还应充分协调金融和国有资源,寻求债务的持续化解。2)...
因此,根据政策和实践,目前化债手段可以归纳以下几类,分别为特殊再融资债置换、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支持、盘活存量资产、化债基金、城投平台加速整合与市场化转型。 总体来看,当下有诸多区域正走在化债的道路上,同时由于经济财政实力、资源禀赋的不同,各地选择的化债路径也会有所差异。本文着重分析以上五类主要化债路...
未来银行参与地方化债还有多种路径可以选择:一是承接特殊再融资债发行,适时介入隐债置换。二是通过银团贷款模式参与化债。区域性中小银行可作为参团行,参与政策性银行或国有大行牵头的银团贷款,置换高利率、短期债务。充分发挥银团信息共享、风险共担、放款效率高等优势,以实现债务期限、成本、经营收益相统一。三是...
企业化债的主要路径和形式多种多样,旨在减少、转移或消除债务负担,改善财务状况。以下是一些主要路径和形式的概述:主要路径 1. 财政调整:• 增加收入:通过提高产品或服务的销售、优化营商环境吸引企业入驻、扶持新兴产业等方式,增加企业的收入,用于偿还债务。• 削减开支:对各项支出进行严格审查,削减非必要、...
地方化债一般常规路径 基于近年来国企债务不断优化改革等经验,目前常用化债手段主要为债务展期、股权划转变现及开展债券市场投资、设立债券投资基金与偿债资金、资产重组组建高信用级别城投公司等方式,如下:(一)时间换空间-债务展期 该模式选取存量银行贷款开展债务展期,短期内仅付息不还本,长期按年度分批偿还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