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宣布的化债方案是近年来力度最大的措施之一,有助于显著减轻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把工作重点放到恢复经济、促进发展上来。蓝部长介绍,本次财政部首次公布2023年末全国隐性债务余额为14.3万亿元,实施此次化债方案后,2028年前地方需要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万亿元大幅降...
内需方面,11月9日国统局公布数据显示,10月份的通胀数据仍然走低,10月份CPI环比下跌0.3%,其中耐用消费品跌幅扩大,体现物价支撑偏低,经济内生需求仍然不足。在此经济背景之下,10万亿化债方案出炉针对当前宏观环境痛点刺激内需,四季度稳增长政策的加码有望加速经济增速向全年目标靠近。二、地方政府化债有何影响 本...
6万亿之外,还有分五年实施的总计4万亿,性质为地方专项债。按计划,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就二者区别而言,地方债是一种更为广泛和通用的债务工具,主要用于支持地方经济建设和公共事业发展,而专项债则更为...
贷款等地方隐性债务是顺周期的,即经济不好、市场信心不足的时候反而很难拿到贷款,借新还旧这个路径就很难,所以导致债务偿还变成一个很大的问题,在增长下行阶段加剧紧缩的压力。他同时也强调,考虑到整个经济有很强的其他方面的顺周期压力,化债方案对经济复苏带来的积极帮助是否足够大还要继续观察。基于化债方案对宏...
2023年7月24日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10月财政部公告中央财政将于四季度增发特别国债1万亿元,且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2023年累计发行的特殊再融资债1.4万亿元,都体现了中央主动加杠杆的倾向,一揽子化债方案正逐步出台,后续值得期待财政加力的空间进一步...
2024年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召开新闻发布会,化债方案介绍10万亿的直接资金加上2万亿债务自然到期,五年内将化解12万亿隐性债务。从2024年10月的国新办发布会到11月的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化债方案逐渐明晰,从中可以看出中央高度重视地方政府隐...
1 最新化债方案 2024年1月中旬,据财新网报道,中央对12个重点省份分类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文件已下发,划出了严控新增项目、支持保障项目、停缓在建项目等具体领域或条件。这12个重点省份包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广西、重庆、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宁夏,即此前地方化债所说的债务高风险省份...
镇政府根据所辖村级核实结果、债务形成原因,建立村级控债、化债奖惩制度,积极主动化解村级债务。各村(社区)制定《xx村债务化解实施方案》,实行“一村一方案”,按照“谁举债、谁负责”原则,明确偿还责任,落实到具体单位与个人,要把贫困人员的个人债务的'化解放在突出位置,优先化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公益事业发展等方面...
一揽子化债方案的约束 以上三类策略,债务置换和金融化债一定程度上都带有中央信用注入的内涵,需要一系列的政策配套及流动性支持工具才具有现实落地的可能性,而地方政府化债则是将地方资源和信用加注于融资平台,以上手段均存在现实的约束性,主要有:其一、政府债券置换前提是确认纳入隐债,但大规模新增纳入隐债首先...
严格执行预算法和国发〔20xx〕43号文件规定,严控新增债务,除新增政府债券外,确保“化债方案”之外没有新的隐性债务。各类平台单位不再继续承担政府融资职能,不得采用行政委托或指定方式让平台类单位承担新的公益性项目,不得产生新的违法违规政府支出责任。严禁各类假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变相举债的行为,政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