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目单于是从南匈奴手中夺取的右地,自然要和北匈奴联合。北匈奴的郅支单于以讨伐南匈奴为由,率六万骑兵南下,并邀伊利目单于一道出兵。结果郅支单于在燕然山南麓突袭右部,杀伊利目单于,迅速西进控制右地,并其兵五万余人,兵力达到十一万余骑。此时郅支单于还是想统一匈奴,但他仍无力兼并有汉军庇护的南匈奴。
151年,汉朝派司马达再次击败匈奴首领呼衍王,匈奴人只得继续西迁,到达锡尔河流域的康居国。锡尔河大致流经今哈萨克、乌兹别克等国,匈奴人在这里休养生息后,继续向西行进。而这只是匈奴西迁的开始,而欧洲也因此开始了被迫的民族大迁徙活动,从此世界历史的滚滚车轮的轨迹也紧接着转向了另一条未曾踏上的征程……上图...
现代学者对于匈奴和匈人是否是同一民族,还没有确凿的证据。不过从奄蔡人、阿兰人一步步从咸海西部迁徙到黑海北岸的历程来看,他们肯定是受匈奴人的挤压才进行迁徙的。这个突然出现的匈人在以前的各国文献中都没有任何线索,出现的非常突兀。因此他们应该和匈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匈人是否就是西迁的匈奴呢?(请...
蒙古高原上西迁的匈奴、突厥西迁后,都建立了实力强大的国家,影响了欧洲的发展轨迹。那么,成为蒙古高原主人的鲜卑族,为啥没有西迁呢? 在匈奴强大的时候,鲜卑还是蒙古高原上的小弟。鲜卑起源于东胡,秦汉之际,东胡被匈奴冒顿单于打败,分为两部,分别退保乌桓山和鲜卑山,均以山名作为族名,形成乌桓族和鲜卑族,受匈奴奴役。
北匈奴西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人虽然是社会性动物,但始终受着自然条件的约束和限制。尤其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当中,某一历史事件的发生绝对离不开自然环境的影响。匈奴属于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社会经济发展依赖粗放式流动的畜牧业,这就要求有足够的游牧空间作为保障。然而受制于其本身固有的脆弱...
历史上说的“匈奴西迁”,是指匈奴人由于遭遇到中国东汉王朝的不断打击,由北单于和大贵族率领一部分部属约20万人,于公元91年离开漠北向西方迁徙的历程。匈奴辗转迁徙,至4世纪,经中亚细亚到达东欧。这支具有冲击力的队伍的西向行进,直接导致了( ) A. 东汉王朝的版图扩大与持续兴盛 B. 罗马建立起许多新兴的蛮族...
匈奴西迁后主要活动在中东欧,与东汉之间路途遥远,数千公里。需要穿越荒漠、高山等阻碍,途中环境恶劣,缺水少粮,大规模行军风险极大。匈奴若要组织大规模军队东进复仇,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一支庞大的军队,在自然条件恶劣的环境下长途跋涉,即使能顺利抵达,也需要数年时间。这么一支疲惫之师,到达中原时,大概率...
北匈奴西迁路线:从西域到欧洲的四次迁徙 第一阶段:伊犁河流域(公元1-2世纪)战败的北匈奴残部首先逃至西域伊犁河流域的乌孙国(今新疆伊犁)。他们以乌孙为据点,频繁袭扰汉朝西域都护府。东汉名将班勇曾两次率军击退匈奴,迫使其继续西迁。公元137年,汉将裴岑斩杀北匈奴呼衍王于巴里坤,进一步削弱其势力。近年...
这次大战北匈奴开始西迁,到了中亚西亚一带。而南匈奴则进入塞内,与汉人融合在了一起。最终导致匈奴越来越弱小,始终再难成气候。虽然后来匈奴在西晋末年出了个刘渊,并且建立了汉国,但是只是一个小国,再难恢复往日的匈奴荣耀了。由于北匈奴向西迁移,草原上出现了真空,鲜卑人也就很快跳了出来,取代匈奴人地位。 送TA...
与匈奴西迁巧合的是,不久之后的欧洲也开始了被迫的民族大迁徙活动,从此世界历史的滚滚车轮的轨迹也紧接着转向了另一条未曾踏上的征程……匈人的出现在西方历史中是一个突然事件。在3世纪之前的历史史书中并未有记载,最早是在公元200多年,也就是中国匈奴人被迫西迁后数十年后,突然出现并被记录在窝瓦河以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