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个名字早在建校之初就被赋予了深刻的内涵。1958年6月,《人民日报》关于中国科大筹建的报道上明确提到,我们的学校就是为新中国“培养目前世界上最新的尖端性学科的科学研究工作干部,培养忠实于工人阶级事业,既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又能掌握最新的科学实验技术的又红又专的新型科学干部。”...
中国科大正是我党为“两弹一星”事业而创办的红色大学。1958年6月8日,学校筹备委员会主任郭沫若先生召开筹委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学校正式命名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学校成立暨开学典礼上,郭沫若先生作了题为《继承抗大的优秀传统前...
2009年3月-2014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 2013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2015年7月起任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 主要从事能源高效转化相关的表面科学和催化化学基础研究,以及新型催化剂研制和开发工作。任J. of Energy Chemistry 期刊(Elsevier)共同主编,《中国科学》、《国家科学评论(...
2024年7月2日,第二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在南宁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在大会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学生要打好数理化等基础,这样才能较好适应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未来发展。当前,高端人工智能人才需求日益旺盛,全球人工智能...
中国经济网合肥10月12日综合报道 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方网站消息,日前,中央批准:常进同志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包信和同志不再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职务。常进,1966年生,是第二十届中央候补委员,曾任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国家天文台副台长(兼)等职务,2023年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包信和...
2009年3月-2014年5月,任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院长。2015年7月-2017年6月,任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2017年6月-2024年10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副部长级)。包信和主要从事能源高效转化相关的表面科学和催化化学基础研究。包信和从事表面化学、金属催化材料以及多孔材料等相关的催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工作。工作重点...
2024年7月2日,第二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在南宁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包信和在大会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学生要打好数理化等基础,这样才能较好适应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未来发展。当前,高端人工智能人才需求日益旺盛,全球人工智能人才“争夺战”正在升温。中国如何加大培养“国产”人工智能人才?包信和表示...
包信和,1959年8月出生于江苏省镇江市扬中市,无党派人士,物理化学家,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化学会荣誉会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副部长级)。 1978年09月-1982年07月,复旦大学化学系学习,获理学学士学位。
大皖新闻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包信和院士将多项奖金全部捐赠给中国科大,10月12日上午,捐赠仪式在中国科大东区218楼举行。 包信和院士于2017年6月起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任职的七个春秋里,他守正创新、全情投入,为科大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深受广大师生和校友的爱戴与敬重。这期间,包信和院士与夫人王...
包信和,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主要从事能源高效转化相关的表面科学和催化化学基础研究。经过20多年的潜心研究和实践,包信和团队凭借在纳米限域催化方面的研究获得2020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一起听听他对绿色生态创新的看法与思考。肯定要创新,而且是高质量创新 记者:这两天,大家围绕绿色生态创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