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佛教的戒定慧三无漏学,在稍有佛法常识的人便不应该陌生,因为他既是佛法的根本,又是整个佛教的实践纲领,虽然佛祖说法四十九年,法门说了84000之多,但是如果要提炼其修行之精华所在的话,“戒定慧”三字足矣。“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这句话,现在已经成了许多佛法修行者的座右铭,至于能不能做到那就...
修道修什么?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戒是止恶防非,也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再常习定,就能生出智慧。由戒生定,由定发慧。有了智慧,便把无明烦恼破了。我们为什么不成佛?就因为有贪瞋痴,未能勤修戒定慧。 阿弥陀佛 2忻州·五台山善住寺 ...
如果认为非要持戒清净和有禅定的功夫才能往生,这表明对奇特殊胜之净土法门不了解。 另,净业行人须知,信愿念佛即含摄戒定慧。若能一心念佛,诸恶不敢入,即为戒 ;若一心念佛,心不攀缘外境,即为定 ;若一心念佛,观照佛声,字字分明,亦观能念所念皆不可得,即为慧。是故,...
勤修行戒定慧的三个表现:明理行真。第一,修行戒。戒是解脱之根本,是净化人心的方法,是学佛人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旨在防止身、口之恶,包括五戒、八戒、二百五十戒等。戒律不仅涉及不作恶,还包括对自身行为的谨慎和自我控制。戒体清净庄严,完善自己的道德品行,熄灭恶因,不遇恶缘,不受恶果,打破毁犯所...
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 宣化上人《地藏经浅释》沙门还有三个意思,这三个意思又不是三个意思,是两个意思;两个意思又不是两个意思,是一个意思。佛法就是这么妙的,这一个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勤息,勤是不懒惰;息是休息,就是不勤、懒惰了。所以这一个人有两个意思:一个懒惰,一个勤。懒惰那个就拉着这个...
“勤修戒定慧,熄灭贪瞋痴”,这是一句老生常谈,也是浓缩的智慧精华。很多人把世俗的习气带到学佛领域,什么都喜欢高大上,喜欢拜名山,求名师,求大法,求加持,而对于流传千年的古训,见没什么奇特,也就不以为然,实在是不应该。 “讲起办道,诸佛菩萨只叫除习气,有习气就是众生,无习气就是圣贤。圣贤的妙用,识...
佛曰:“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戒、定、慧”即是对治“贪、嗔、痴”的方法。 戒 是指一种有道德的、有规范的、无害他人的生活行为标准,斩断因为沾染喜爱外物而生起的执着贪心; 定 是针对内心的修炼和自我耐性的培养;凡事先自省,向内求;避免外向的暴躁和苛求他人引发的嗔恨; ...
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在人生旅途中少走弯路,把佛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对于佛陀开示的教法和祖师大德倡导的念佛法门,我们必须掌握要领。要领是什么?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注重戒律 | 出家人和在家人都要注重戒律,在家人的戒律和出家人的戒律原则是一致的,只不过在戒相上有些差别。
止息贪嗔痴迷乱,勤修戒定慧三学 “真正胜利的人,是止息贪嗔痴的迷乱,能勤修戒定慧三学,杀掉六贼造作;能正观五蕴如芭蕉不实,以八正道为指标,证人大般涅槃为寂乐。背诵千章万偈,不明自心,于解脱何益?” 佛陀揭示欲入圣流位,要心能正定,远离人我彼此的诤论。身口意三业的修为,口业最容易布施,不需要有很多...
贪欲之心熄灭,清净之心生起,智慧自然就会来到,充满正知正觉正念。儒家的“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是这个道理。当然了,这些是很理论的道理,人真要破除贪嗔痴,一定要常念戒定慧,尤其是学佛信佛的朋友们,不要轻易的外教起嗔心,也不要对不信佛者起嗔心,更不要对家人,亲戚朋友,同学同时起嗔心,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