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融担”模式通常将36%的贷款利率定价拆解为24%和12%两部分,其中,资方利息与第一家融担公司的担保费控制在24%以下,第二家融担公司的担保费则单独计费,覆盖12%的部分。助贷新规的出台将对“双融担”模式带来冲击。《通知》规定将增信服务费计入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增信服务机构不得以咨询费、顾问费等形式...
业内人士认为,这意味着,借“咨询费”“顾问费”等变相收费名目突破利率上限的设计不再可行,即第二家担保公司通过上述模式收费的操作将被禁止,借款人单笔贷款支付的综合融资成本上限将不得超过年化24%。这或也意味着“双融担”模式的终结。但有助贷机构人士认为,从宽解读,“新规”并未明文否定“双融担”模式...
所谓“双融担”模式,是部分助贷平台将年化利率36%的贷款分成两份,一份是正常的担保型借款合同,明确年化贷款利率在24%以内,由银行与一家融资担保公司作为贷款方与融资担保方;另一份是借款人与第二家融资担保公司签订,由后者收取年化利率在12%以内的担保咨询费或担保信息服务费。通过“双融担”模式,借款人...
有助贷公司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过去助贷行业通过融资担保费与会员卡权益费进行盈利的模式或将难以为继。北京市中伦(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新宇告诉记者,《通知》对增信费用穿透式监管,明确增信服务费需计入综合成本,填补了此前对“双融担”“会员费”等灰色操作的监管空白。24%利率红线成焦点 此次《通知...
业内认为,随着新规落地,助贷行业将迎来深度洗牌。市场关注两大焦点 助贷新规出台两周,“双融担模式”成为市场关注焦点。《通知》提出多项相关的关键要求,一是银行应当完整、准确掌握增信服务机构实际收费情况,确保借款人就单笔贷款支付的综合融资成本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有关...
业内认为,过去助贷行业通过融资担保费与会员卡权益费进行盈利的模式或将难以为继。与此同时,市场更加规范对头部机构是利好,优质机构有望在普惠金融领域开拓新增长点。而整体来看,将有效促进行业长期健康发展。“会员费”“双融担”将面临重大合规挑战 对于互联网贷款产品的定价机制相关,是本次新规最受关注的内容...
银行、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助贷平台、融资担保公司等几方都从中受益。 但近期的一些新的文件,或者即将要出台的文件,或许会打破几方角色的关系平衡。 在分析这场风暴之前,我们先梳理一下市场现状。 01 助贷业务,随着市场需求,以及监管政策的变化而衍生了多种增信模式。 如:保险公司承保模式、外部融担公司...
1.“双融担”高定价模式被禁止。助贷新规规定,“商业银行应当在合作协议中明确平台服务、增信服务的费用标准或区间,将增信服务费计入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明确综合融资成本区间”,“增信服务机构不得以咨询费、顾问费等形式变相提高增信服务费率”。虽然,与征求意见稿相比,助贷新规不再提“担保机构向借款人收取的...
有金融科技行业研究人士指出,综合贷款利率超出司法保护上限的部分不受法院支持,收取超出部分的相关融担费并不合理。助贷机构为了盈利目标将P2P时期的贷款保证金、会员费等被禁止的玩法重现江湖,涉嫌违反互联网联合贷的相关规定。 在增信方面,今年4月,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已发文,要求商业银行将代偿赔付前的逾期贷款形成率、客...
事实上,2020年前后,越来越多的头部助贷企业,通过自建融担公司的方式,给资产在资金方处增信。信也科技于2019年11月21日,成立了100%持股的福建智云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玖富、拉卡拉、PPmoney等头部机构,也紧随其后。“自建融担公司,更能把控业务风险。”来自一家助贷平台的方凯对消金界说道。该模式减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