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团队。受访者供图 通过进一步对ERV古病毒潜伏、复活、细胞间传递等不同生命周期环节的解析,刘光慧团队研究人员开发出有效抑制ERV古病毒复活及清除病毒颗粒的干预策略,阻断ERV的转录、反转录、病毒级联感染等多个环节,进而实现组织和机体衰老的延缓。刘光慧表示,这项研究从不同角度提供了...
刘光慧,刘光慧,博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衰老与再生研究组组长,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科学数据中心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
刘光慧,现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协第十届常委会青年科技工作者专委会委员、膜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科...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团队,历时7年研究发现人类基因组中内源性病毒元件的激活,是诱导细胞和器官衰老的关键因素。他们对千万级个人类细胞进行了培养和筛选,从2万多个人类基因中验证出了数十种没有被发现过的可促进细胞衰老的基因。通过反复筛查,最终确认了一个名为KAT7的新型人类促衰老基因。实验证实,将该基因...
本文由「时光派研究院」译自《Cell Reports》对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员的专访。 遗传保留了我们对外源性病毒的记忆,而内源性逆转录病毒(ERV)则是曾经具有传染性的外源性病毒残余物。虽然这种内源性病毒常处于休眠状态,但它们依然可...
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教授课题组于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Cell(《细胞》)上发表两篇论文(其中一篇登上2月6日出版的Cell期刊封面)。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微信公众号特别邀请刘光慧教授进行了专访,请他就这两篇论文以及其课题组目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团队从口腔微生物的视角概述了口腔微生物在脑衰老中的作用及潜在分子机制,并探讨了口腔微生物作为脑衰老干预靶标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前景。 脑衰老是指与年龄相关的大脑结构和功能衰退,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亨廷顿病、多发性硬化和肌萎缩性侧索硬化...
其中,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光慧研究员应邀就“衰老和组织再生”发表了观点:“增龄是大多数人类慢性疾病的最大的危险因素。因此,延缓衰老策略被用来预防和治疗与衰老相关的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体内的干细胞发生着功能性衰变和耗竭。这种退行性变化导致组织再生受损,进而诱发机体衰老。因此,促进组织再生和修复...
【学术前沿】Protein & Cell | 刘光慧/曲静/张维绮合作揭示灵长类肝脏衰老机制 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是维持机体稳态的关键枢纽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肝脏呈现退行性变化,包括炎症和纤维化加剧、再生能力减弱、损伤后修复能力降低等,进而导致相关疾病的发生率增加。我国是肝病大国,慢性肝病患者约4亿人。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