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止帖》是一通向病中友人问安的信札,有晋唐风格,神韵俊逸。受信者为“宝臣阁下”,应该是苦于得了疔疮。沈辽信末教他用醋制乳香石,外敷在红肿之处,的确是乳香的一种用法。 ▲纸张花纹 《动止帖》所用纸张为宋代水纹砑花笺,花纹为白色流水波纹,光滑结实,非常精美。砑光,是指用石碾磨纸,使之密实有光泽...
沈辽《动止帖》册页,花笺,行书,纵27.1厘米,横36.6厘米,藏上海博物馆。信的开篇,沈辽便关切地询问:“辽启,一二日动止佳否?”简单的问候,却饱含着他对友人日常生活起居的牵挂,让人感受到他的温暖与关怀。紧接着,他又写道“所苦必已痊损矣”,体现出他对友人病痛的担忧,希望友人所受的病痛之苦...
北宋沈辽《动止帖》行书,花笺,纵27.1厘米;横36.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动止帖》是一通向病中友人问安的信札,有晋唐风格,神韵俊逸。受信者为“宝臣阁下”,应该是苦于得了疔疮。沈辽信末教他用醋制乳香石,外敷在红肿之处,的确是乳香的一种用法。 沈括通科学,也通医。沈辽是沈括丛侄,又监杭州军资库,大...
《行书动止帖》便是沈辽书法艺术的杰出代表。在这幅作品中,用笔的灵动与节奏感展露无遗。字里行间,能感受到他书写时的从容与自信。结构上,疏密、欹正的处理恰到好处,使整幅作品富有变化而又和谐统一。从整体风格看,清新淡雅的气息扑面而来,让观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艺术世界,沉醉其中,细细品味沈辽书法...
《动止持福帖》又称《至性帖》,是南宋书法家米友仁创作的一幅行书作品,纸本,尺寸为33.1×59.6cm,现藏于故宫博物院。这幅作品共有行书尺牍十五行,因经割裂而或有缺字,所以文句有不甚通顺处。它的笔法颇类其父米芾,注重结态造势,以险求夷,欹侧生姿。但米友仁的作品也有着自己的特点,他的笔画柔和...
沈辽 字叙达,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以下为沈辽行书《动止帖》局部放大图: 少小讽二典,已知崇山遥。朅来澧川溪,乃更识岧峣。始咏皇国盛,土宇包前朝。荒徼抚民社,置官颁教条。顿惊羁旅迹,舟车任飘飘。中吴五千里,冲涉信已辽。使人重增念,郁结自无聊。何当奋归棹,江汉水迢迢。—崇山(宋·沈辽)本文...
《动止帖》上海博物馆藏 沈辽,字叙达,钱塘(今浙江杭州)人。遘弟。初以兄任监寿州酒税,迁监内藏库。神宗熙宁初,为审官西院主簿,出监明州市舶司,迁太常寺奉礼郎,改监杭州军资库,摄华亭县事。曾为人书裙带,转辗为神宗所见,以为失去士大夫顾藉,御史遂劾以他事...
北宋沈辽(1032-1085)所书《动止帖》尺牍为现能考证到的最早期的书笺实例。《动止帖》之内容写于水波纹笺之上,沈辽将此笺寄给正受疮损痛感的好友,并提供治疗之法,以慰籍其心头之苦。沈辽所选笺样与其所书内容相得益彰,隐喻肌肤之痛很快就会过去(同逝水流年)。
「赏帖」米友仁《动止持福帖》,清隽之美 米友仁《动止持福帖》,又称《至性帖》,行书,纸本,纵33.1cm,横59.6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尺牍十五行,蓑衣裱,因经割裂而或有缺字所以文句有不甚通顺处。清代康有为则认为:“米友仁行书中含,南宫外拓。而南宫佻僄过甚,俊若跳踯则有之,殊失庄若对越之...
沈辽「动止帖」 尺寸:纵27.1 厘米 横36.6 厘米 北宋后期书家中,还有一位沈辽,钱塘人,曾任杭州军资库,摄华亭事,宦居上海。沈辽擅长行书,书名甚隆,在蔡襄以后一段时间内独步当代。沈辽妙于楷隶,学上代沈传师,后学「王献之」,传世《动止帖》(上海博物馆藏)书写于有暗花波浪纹的笺纸上,结字宽绰,行笔清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