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是2005年10月1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郭德俊。本书是一部动机心理学的理论专著,内容涉及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提供诱因与奖励、提高学习的内在动机、设置恰当的任务目标、引导掌握目标方向、培养良好的自我概念等,适合心理学研究者。
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为我们理解人类行为背后的驱动力提供了深入的视角,并且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实践应用。 动机,简单来说,就是促使我们行动的内在力量。它可以是对成功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也可以是为了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主要包括本能理论、驱力理论、诱因理论、认知理论和自我决定理论等。 本能...
首先,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动机模式和需求,不能一概而论。因此,在运用动机理论时,需要充分了解个体的差异。其次,动机不是一成不变的,会受到环境、个人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需要持续关注和调整激励策略。 总之,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为我们理解人类行为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和理论基础,其在实践中的应用也有着广阔的...
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作者简介 郭德俊,1939生于湖北安陆。196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生班。1980~1996年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讲师、副教授、教授,1991~1995年任心理系主任。1996年7月至今,任首都师范大学教科院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足...
🎯控制点理论:罗特提出,内控者的控制点在个体内部,愿意承担责任;外控者的控制点在个体外部,不愿承担责任。🏃自我决定理论:强调内部动机,外部动机使用不当会导致内部动机的抵消。🌱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培养学习动机:(口诀:需要立志自我归因) 了解并满足学生的需求,激发学习动机。
《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作者: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社:2005年10月 第1版,ISBN:27.00。动机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实用性很强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数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动机领域,特别是对成就动机
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为我们理解人类行为背后的驱动力提供了深入的视角,并且在众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实践应用。 动机,简单来说,就是促使我们行动的内在力量。它决定了我们行为的方向、强度和持续性。心理学中的动机理论丰富多样,其中较为著名的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以及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
动机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作者简介 郭德俊,1939生于湖北安陆。196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研究生班。1980~1996年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系讲师、副教授、教授,1991~1995年任心理系主任。1996年7月至今,任首都师范大学教科院心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足...
郭德俊的研究领域广泛且深入,他主持过多项国家级课题,包括全国教育科学规划的“八五”和“九五”教育部重点课题,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等。他的研究成果丰硕,已在心理学期刊发表了九十多篇论文,显示出其在动机心理学领域的扎实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他的学术贡献不仅限于理论研究,他还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