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摩擦因数通常不可以大于1。在物理学中,动摩擦因数描述了两个接触表面在相对运动时所受到的摩擦力与正压力之间的比值。这个比值一般不会超过1,因为摩擦力通常不会超过使两物体开始相对运动所需的最大静摩擦力,而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的比值在理想情况下被定义为静摩擦因数,它通常大于或等于动摩擦因数。 然而,在...
确实,动摩擦因数大于1的情况是存在的,并且并不罕见。这主要发生在某些特殊材料组合或特定条件下。例如,两块表面非常洁净的纯铝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可以达到约1.4,洁净的纯银之间的滑动摩擦系数也接近1.5,而纯金的滑动摩擦系数甚至可以高达2.5,铂的摩擦系数更是能够达到3.0。这些数值都...
动摩擦因数可以大于1 各种版本的中学物理课本,给出的两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小于1,一般的参考书所举的例子也是小于1,有的学生就据此认为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总小于1.其实,两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也有大于1的. 摩擦力的本质,人们至今对它还没有弄得很清楚,多数学者认为摩擦力是两物体接触面上的分子间的内聚引...
通常用字母μ代表动摩擦因数,公式表示为Ff/Fn=μ,其中Ff是摩擦力,Fn是正压力。 动摩擦因数的大小说明了两个物体间的摩擦阻力的大小,当动摩擦因数大于1时,表示两个物体间的摩擦力大于正压力,这意味着施加于物体的力不足以克服摩擦力,因此物体无法产生滑动运动。 下面是一些动摩擦因数大于1的例子: 1.两个金属块...
当动摩擦因数大于1时,意味着滑动摩擦力大于正压力,这在现实中难以实现。因为在实际接触面上,材料表面并不是完全光滑的,存在微小的凸起和凹陷。这些凸起和凹陷会在接触面上相互作用,产生摩擦力。根据胡克定律,材料在受力后会发生形变,这种形变会导致摩擦力与正压力不成正比关系,因此动摩擦因数可能会...
没有谁规定动摩擦因数不能大于1,只是一般的情况下都表现为小于1,特殊情况也有大于1的,比如非常粗糙的(粗糙到可以明显的看到凹凸不平)的表面,就是这种情况. 分析总结。 没有谁规定动摩擦因数不能大于1只是一般的情况下都表现为小于1特殊情况也有大于1的比如非常粗糙的粗糙到可以明显的看到凹凸不平的表面就是这种情...
动摩擦因数可以大于1。动摩擦因数(或动摩擦系数)是彼此接触的物体做相对运动时摩擦力和正压力之间的比值。不同材质的物体的动摩擦因数不同,物体越粗糙,动摩擦因数越大。动摩擦因数只与物体本身的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有没有发生相对运动,以及有没有正压力无关。因此,动摩擦因数可以大于1,例如...
简单回答:动摩擦因数完全可以大于1。并没有任何物理上的限制要求滑动摩擦因数μ<1,只是通常我们见到的...
解析 一般情况下,动摩擦因数是小于1,但有特殊情况,动摩擦因数可以大于1的.动摩擦因数和互相接触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可以不看例子.例如物体和水平面的摩擦力远大于压力的时候,就大于一了,例如三合板在石砾地运动,拉力(等于摩擦力)可能要必须大于或等于砖头对地面的压力才可以运动....
动摩擦因数可以大于1。动摩擦因数,即滑动摩擦力和弹力的比值,是一种比值定义法,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力和弹力均无关,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互接触的物体的材料有关。在某些材料组合和特定条件下,动摩擦因数可以大于1。橡胶轮胎与湿沥青路面的动摩擦因数可达1.4~1.6,某些新材料所制成的轮胎与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