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德提出了三个重要的理论:“功能+忠诚”原则、文本分析模式以及文献型翻译和工具型翻译。其中,“功能+忠诚”原则是对弗米尔目的论的补充和发展。✅ 定义: “功能”指的是翻译的目的或在目的语情境中的预期功能。简单来说,就是翻译要达到什么效果。“忠诚”则是对译者的自由度进行了限制,考虑到了各个主体的意图...
译文的目的为最高准则,以“忠诚”为原则,为译文的改译和 增删提供了标准。 一、目的论的形成和基本内容 目的论(skopostheory)是德国功能学派翻译 家汉斯?费米尔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skopos (目的)一词源于希腊语,含义是“目的、目标”。费米尔用 7 这个词来表示翻译或翻译行为的目的。费米尔大约出版了1 ...
功能指的是译文在译语环境中按预定的方式运作的因素;忠诚指的是译者、原文作者、译文接受者及翻译发起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忠诚原则限制了某一原文的译文功能范围,增加了译者与客户之间对翻译任务的商议。本文先介绍这个看起来似乎矛盾的“功能加忠诚”理论并追溯其起源,然后评论该理论对翻译研究与翻译教学的价值及其局限...
关键词:克里斯蒂安·诺德;功能加忠诚原则;译文接受者需求;译文功能 一、克里斯蒂安·诺德简介 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生于1943年,是德国马格德堡理工大学应用语言学和翻译学教授,长期致力于教学与培训。她集译者、教师、翻译研究者几重身份于一身,是德国功能学派的第二代代表人物,师从德国功能学派第一代翻译...
一、功能+忠诚理论的历史渊源 在功能翻译理论兴起之前,在德国翻译界占主导地 位的是以对等论为基础的翻译语言学理论,由于这种理 论与实践的巨大差距,使得翻译界迫切希望出现一种新 的翻译理论。在这一背景下,德国功能翻译理论迅速崛 起。其第一代代表人物是卡塔琳娜・赖斯、汉斯・弗米 ...
诺德的功能翻译理论建立在两大基石之上:功能加忠诚.功能指的是译文在译语环境中按预定的方式运作的因素;忠诚指的是译者,原文作者,译文接受者及翻译发起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忠诚原则限制了某一原文的译文功能范围,增加了译者与客户之间对翻译任务的商议.本文先介绍这个看起来似乎矛盾的"功能加忠诚"理论并追溯其起源,然后...
其次,本论文回顾了诺德的功能加忠诚原则,分析了其定义内涵,全面系统地探讨英译中国特色词汇时各种翻译技巧的应用。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对这些技巧进行运用(包括音译、意译、直译、直译加注、减译等),本文提出在功能加忠诚原则指导下进行中国特色词汇翻译,其主要意义在于1)最大限度地保留中国特色及汉语语言的文化意象,促进...
功能加忠诚原则是功能主义学派代表人物诺德所提出的翻译原则。“功能”是基于德国功能学派的功能,“忠诚”则是诺德看到德国功能主义的局限而引入的,“希望解决翻译中的激进功能主义问题”(张美芳,2015:78)。 功能概念来自德国功能主义学派,其学术思想可追溯至《圣经》的翻译实践中,“在《圣经》翻译过程中,所有译者都注...
“忠诚原则”的内涵“功能+忠诚”原则(the principle of function plus loyalty)中的“功能”指的是“使译文对译语文化接受者起作用的目的”而“忠诚”强调的是“译者应当把翻译交际行为所有参与方的意图和期望都加以考虑”。不是“按照别人期望去做”,而是指译者必须考虑各方的主观意见,但译者有权按照翻译目的采用...
按诺德的解释,功能指的是使译文在译语环境中按预定的方式运作的因素;忠诚指的是译者、原文作者、译文接受者及翻译发起者之间的关系。忠诚原则限制了译文功能范围,增加了译者与客户之间对翻译任务的商议。 忠诚“使译者双向地忠于源语和目标语两方面,但不能把它与忠信的概念混为一谈,因为忠信(Fidelity/faithful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