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典籍博览||《劝善书》/《劝孝篇》/《百孝经》 一、《劝善书》 (【劝善书】又称【治家宝卷贤孝杂字】,光绪乙巳孟冬泊镇树德堂发行。) 亲恩大如天,急速尽孝心; 生儿父严训,生女母严紧; 儿不宜姑息,夫不从妇人。 儿女至十岁,匹配定乾坤; 不在贫合富,只求好根本; 貌象全在后,赔送别挂论。 嫁女...
劝善书是中国古代劝诫世人去恶为善的书和文章,自宋代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其中比较著名、影响较大的有《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了凡四训》(又名《阴骘录》)等,内容多兼融儒、佛、道三教的因果报应、忠孝节义、积善济世等思想,涉及家庭伦理、为人处世、社会生活以及为官之道等多个方面。由于司法办...
《劝善书》不仅保存了明以前的大量珍贵文献,还总结了仁孝徐皇后的政治主张与善恶观,成为研究徐皇后思想的重要文献。此外,该书还是观察明以前部分历史人物及历史事件在明初的历史形象演变的重要参考书籍。通过《劝善书》,我们还能窥见明初“三教合一”的发展趋势。在当时,《劝善书》还有利于朝鲜的汉语教学,有人编撰汉...
为了让您在写《劝善书》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劝善书》,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劝善书》吧 ——十奁。明仁孝皇后撰。仁孝皇后徐氏,为中山王徐达之长女。幼贞静,好读书,称女诸生。太祖朱元璋闻其贤涉,于洪武九年册为燕王妃。燕王朱棣即位,册为皇后。并说:"南北每年战斗,兵民疲敝,宜与休息。
百度试题 题目中国民间三大劝善书分别是 A.《关帝觉世真经》B.《文昌帝君阴骘文》C.《太上感应篇》D.《太平经》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ABC 反馈 收藏
中国古代劝善书,又称为“善书”,萌芽于秦汉,宋元渐兴,明代发展迅猛,入清犹炽,清中晚期达于极盛,在中国思想史、教育史、文化史、宗教史上均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时及今日,对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财富,尚未进行过系统的发掘、整理和深入的研究,为此,《中国古代劝善书汇编》一书择选古代刊刻的有典型意义和重要史...
一、道教劝善书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1.善恶福祸的生命伦理观 道教善书十分重视人的道德修养对于生命长存的重要性,认为人行为的善恶与人生的福祸等命运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一个人要想长生成仙,要想得福避灾,必须行善积德,“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
善书(也称劝善书),起源于秦汉,繁荣于宋元,鼎盛于明清。明清之际善书出版数量已达十万种以上。善书将儒道释思想精髓,和民间信仰融为一体,宣扬善恶有报,因果循环,劝化世人去恶从善、积德获福,成为中国民间社会流传最广泛的道德教育通俗读物。其中,《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关圣帝君觉世真经...
讲善,必然离不开从道教中流行开来的劝善书,顾名思义,劝善书就是记载一些经典故事和祖师的教诲,引导人们语善、视善、行善的册子。 2 我们常见到的劝善书,以《太上感应篇》最为知名,翻开《感应篇》,可谓字字珠玑,既有行善得善报的榜样,也有行恶得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