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剪应力-位移关系曲线 以剪应力为纵坐标,剪切位移为横坐标,系统地绘制出τ-u关系曲线,分为沿原状样第一次剪切和沿破坏面第二次剪切两组曲线。具体关系曲线如图6-12所示。沿原状样第一次剪切,所获得的抗剪强度为初次剪切强度。而沿破坏面所进行的第二次剪切,同样可获得抗剪强度,与初次剪切强度有...
(1) 绘制剪应力τ(kPa)与剪切位移ε(mm)的关系曲线并确定砂土的抗剪强度τf;(2) 计算此砂土的内摩擦角。答案: 93kPa;31°48′ 4-13 已知地基中某点处两个相互垂直平面上的正应力分别为800kPa和300kPa,剪应力均为200kPa。求:(1) 最大主应力σ1和最小主应力σ3;(2) 若地基土的粘聚力c=55.0...
操作规程:▲打开电源开关 ▲按功能键打开新开试验 ▲输入试验所需的速度,按确认键 屏显: “剪切力”“剪应力”“峰值”“位移” 。▲当每个作业班结束之后,应将台面全部清洗干净。做好机器 的保养,便于下一次操作。使用说明:▲将试样平铺在位于剪切盒下边部分内的刚性水平基座上, 前端夹持在剪切区的前面。
1 阅读了该文档的用户还阅读了这些文档 12 p. 4.2开环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课件-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必修《技术与设计2》 26 p. 2.2嫁接月季花教学课件陕西新华出版《中小学劳动实践指导手册》七年级上册 13 p. 2.1.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课件-高一上学期人教版中职数学基础模块上册 13 p. 2.1.1实数的大小...
接触面的研究主要包括 2 个方面:一方面是接触面上的本构关系,主要以剪应力和剪切位移(τ-δ)模型为代表;另一方面是接触面单元[1 -5] 。两者都建立在试验基础上,诸多学者对此做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在大量试验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接触面模型。Clough、Desai 等[6] 根据直剪试验结果,认为 ...
剪胀硬化、磨损软化共同控制节理的剪切力学行为。在详细分析已有的剪切应力一位移本 构模型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硬化一软化全剪切本构模型,采用单个函数反映节理剪切位移曲线的变化特征, 其优点为:(1)避免分段讨论剪切位移曲线特征、分段求取拟合参数的麻烦;(2)在整个讨论区域内存在一个峰值 且峰值处斜率为o;(3)当...
节理面剪切应力–切向位移曲线峰值后区特性的初步研究
在节理面剪切试验中,许多剪切应力–位移过程曲线呈现出明显的峰值后区形态.针对这种结构面强度弱化特性,对一组结构面剪切应力–位移过程曲线进行分析,从曲线中获取节理面峰值强度与残余强度.采用一系列应力跌落与塑性流动过程模拟节理面强度弱化过程,通过数值方法再现剪切应力–位移全过程曲线;并进一步研究峰值后区应力–位...
峰值强度随着锚固角度的变化图 加锚节理岩体在不同剪切位移处裂纹的扩展图 剪切应力、裂纹数目、裂纹种类随剪切位移增加的变化图 不同锚固角度下,裂纹总数、张拉裂纹、剪切裂纹随剪切位移变化图 不同法向应力下,裂纹总数、张拉裂纹、剪切裂纹随剪切位移变化图
假定锚侧摩阻力与剪切变形呈非线性变化,考虑锚侧土体在影响区域内符合非线性弹性理论,运用剪切位移传递法,建立了抗浮锚杆计算模型,推导了锚侧剪应力与剪切位移的关系式。 2.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shear displacement,aperture and flow are discussed. 对充填砂裂隙进行控制位移的剪切渗流实验,结合充填砂的物性,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