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历史档案表明,类似“剥削有功”的话,少奇在不同场合先后讲了多次:同年5月12日在全国青年第一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5月19日在北京市干部会议上的讲话,8月28日在东北局干部会议上的讲话,直到1950年1月23日同安子文等的谈话中还说:现在剥削是救人,不准剥削是教条主义,现在必须剥削,要欢迎剥削,工人要求资本家...
这对于在中共七大上成为实际上的第二号人物的他来说就很麻烦。 因此,其在建国以后在将自己的老部下们授以高位的同时,主动向老精英们(国民党公务员、知识分子、资本家)示好,就在这个背景下,提出诸如“剥削有功”论,如新民主主义的主张,努力促成了地下党系统,政工系统与传统精英的合流。但这也激化了与军队工农干部...
因此,我们如果真的想讨论刘少奇的“剥削有功论”就必须再回归到列宁与1921年的俄国新经济政策上。 二、列宁与“新经济政策”: 1921年的红军在军事上基本取得胜利,但在经济上可以用惨败来形容。 其实在原本的理论中就已经明确指出:从资本主义到共产主义之间要有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渡期”内要对整个国家经济...
建国初期,刘在天津职代会上,为了稳住民族资产阶级,提出了“剥削有功”、“剥削越多越好”等刺耳的论断。 比如,他说了“今天中国不是资本家太多,而是太少。因为资本主义不发展,工人才痛苦”、“有人剥削比没有人剥削好”、“资本家不是斗争对象,是联合对象”、“工人阶级是要作大事的,胸怀要大”等等。 5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