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摘录自《六祖坛经》般若品第二,原文如下:善知识,迷人口念,当念之时,有妄有非。念念若行,是名真性。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一念修行,自身等佛。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以上乃原文,以...
I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_经典命题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慧能《坛经》云:“凡夫即佛,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这是说佛与众生的差别就在一念之间。从主体来看,佛与众生是相同的,佛就是众生,众生就是佛,所以大乘以为人人都有...
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往亦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当用大智慧打破五蕴烦恼尘劳,如此修行,定成佛道,变三毒为戒定慧。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一般若生八万四千智慧。何以故?为世人有八万四千尘劳,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
自从古代度佛教传入中国以来,每一代的佛家思想传承都在进步,而通常人们受佛家的影响,时常引用在生活中有这么一句话说:一念一佛国,一念一净土。或者如禅宗说的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成佛,这个念头就如此重要吗?禅宗讲究的是顿悟法门,如果修行到一定程度,有一定基础,有慧根,有可能在某一瞬间即可大彻大悟。
善知识,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六祖坛经》读诵的音频,我也传到了学山禅院的官网上。大家有时间可以听一下,我是用很慢的语速朗读的,大家可以通过听经来了解经文的意思,有时耳闻和眼看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六祖坛经》: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是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大概意思是,凡夫就是佛,烦恼就是菩提,前一个念头迷惑就是凡夫,后一念头觉悟就是佛,前念执着在境上就是烦恼,后念不为境所束缚就是菩提。 也就说,凡夫与佛自性无差别,区别只在迷与悟之间,为境所转,则...
《六祖坛经》说: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我们与佛相差无几,就在于一个念头,你时时生气如恶徒,又怎能成佛,不如静下心来,积点功德。 k收起 f查看大图 m向左旋转 n向右旋转û收藏 10 3 ñ90 评论 o p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按热度 按时间 正在加载,请稍候......
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你前念愚痴,就是凡夫,后念有智慧,开悟了,就是佛。你前念着境即烦恼。你前边的念着住到境:“噢!这地方是三藩市,三...
坛经中说:“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所以由此可知,坛经中的前念指的是“妄念”,人每天自己不由自主地生出来的各种念头;而后念则指的是“正念”,是自己察觉到妄念之后主动纠正的正念。就比如人看到喜爱的境界时本能就会生出贪爱的念头,这个本能...
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前念心迷,心随境转,就是凡夫;后念心悟,境随心转,当下是佛。前一念如果执着于外境,就会产生烦恼;后一念不被身外之物左右,当下即菩提。【点评】“烦恼”是佛家词汇。就是说贪、嗔、痴等不健康的思维能够扰乱有情的心智,进而使有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