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云间》这首五言律诗是夏完淳被捕以后,即将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之时写下的诗篇。全诗既表现出诗人信誓复明的悲壮心境,又对行将永别的故乡怀有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慨。字字是血与心态的淋漓表现,读来使人感到悲痛之极。 首联叙述自己三年流浪,最后终成为清朝的囚徒。从1646年夏完淳参加义军,到义军失败,只身流窜于湘...
夏完淳(1631—1647),字存古,号小隐,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末抗清英雄。14岁随父亲夏允彝(yí)和老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失败后只身流离于湘鄂一带,后返乡。清顺治四年(1647)被捕后就义于南京。 〔南冠(guān)〕《左传·成公九年》载,楚国人锺仪被俘,仍戴着“南冠”(楚国的冠)。后世遂以“南冠”为俘虏的...
#中学生必背古诗词#《别云间》是一首充满悲壮色彩的诗作,作者是夏完淳,这位明代的少年英雄,不仅以其抗清的壮举著称,也以其诗才横溢而名垂青史。《别云间》这首诗,作为他的绝命诗,展现了他对故土的无限眷恋和对家国的深切关怀,以及至死不渝的抗敌决心。一、古诗词原文 《别云间》【明】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
作者:夏完淳原文: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河山 一作:山河)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及注释 更多 作者:佚名译文三年为抗清兵东走西飘荡,今天兵败被俘作囚入牢房。无限美好河山失陷伤痛泪,谁还敢说天庭宽阔地又广。已经知道黄泉之路相逼近,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
夏完淳(1631—1647)字存古,明松江府华亭县(现上海市松江)人,明末著名诗人,抗清英雄。其父夏允彝和老师陈子龙都是明末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夏完淳九岁能诗文。十四岁跟随父亲、老师参加抗清活动。十七岁殉国。其诗意境慷慨苍凉,多抒发国破家亡之痛,充满爱国情怀。有《夏完淳集》。
别云间[明]夏完淳三年羁旅客 ,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注释:①作者夏完淳 (1631∼1647) ,明代少年诗人。原名夏复,号存古、小隐、灵首,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著有诗集《南冠草》等 。云间,即今上海松江。顺治四年(1647),他在这里被逮捕。② ...
【解析】阅读古诗别云间[明]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主旨】此诗是作者诀别故乡之作。起笔叙艰苦卓绝的飘零生涯,承笔发故土沦丧、山河破碎之悲愤慨叹,转笔抒眷念故土、怀恋亲人之深情,结笔盟誓志恢复之决心。既表达了对山河沦丧的极度...
《别云间》 夏完淳〔明代〕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译文 三年为抵抗清兵辗转飘零,今日兵败被俘,成为了阶下囚。 山河破碎,感伤的泪水流不断,国土沦丧,谁还能说天地宽阔? 已经知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等到我魂魄...
明·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字词解释: 云间:上海松江区古称云间,是作者家乡。永历元年/顺治四年(1647年),他在这里被逮捕。 三年:作者自弘光元年/顺治二年(1645年)起,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