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自余为僇人,……(《始得西山宴游记》)僇:通“戮”,遭到贬谪。42、而游者皆暴日中。(《峡江寺飞泉亭记》)暴:通“曝”。4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畔:通“叛”。44、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曾:通“增”。45、入则无法家拂士。(《生于忧...
这里有一份不错的资源 点击[【文言文】初中语文全6册文言文通假字+文中成语梳理,全是必考知识!]即可获取~ 你觉得这个资源能帮到你不,要是还有其他资源需求,尽管告诉我哦~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及成语归类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及成语归类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 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 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 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 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
58、施,通“迤”,逶迤斜行的样子,如:施从良人之所之。 59、无,通“勿”,不要,或通惑,想不通,如:无或乎王之不智。 60、为,通“谓”,认为,如:为是其智弗若也。 61、罢,通“疲”,疲惫,如: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 62、...
女同汝,意思:你。 13.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意思:增加。 14.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衡同横,意思:梗塞、不顺。 15.入则无法家拂士 拂同弼,意思:辅佐。 16.始一反焉 反同返,意思:往返。 17.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意思:聪明。 18.无陇...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汇总 1、共,通“供”,供给 2、阙,通“缺”,侵损 3、说,通“悦”,心服 4、知,通“智”,聪明 5、雠,通“仇”,仇恨,如:仇雠敌战之国也。 6、句,通“勾”,地名用字,如: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 7、取,通“娶”,娶亲,如:令壮者无取老妇。 8、免,通“娩”,分娩,如:将免者...
初中的文言文通假字归纳 1.亡,通“无”。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2.材,通“才”。食之不能尽其材。——《马说》 3.祗,通“只”。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4.反,通“返”。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愚公移山》 5.衡,通“横”。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
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文言文通假字大全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说yuè:通“悦”,愉快。2、诲女知之乎?……是知也。《论语十则》女:通“汝”,你。知:通“智”,聪明。3、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还:通“旋”,回转,掉转。4、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扁鹊见...
暑假衔接 | 初中语文 文言文通假字 通假字是一个汉语词汇,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本篇梳理初中文言文7...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六则》)“说(yuè)”:通“悦”,愉快。 2.思而不学则罔,学而不思则殆。(《论语六则》)“罔(wàng)”:通“惘”,迷惑不解。 3.默而识之。(《论语六则》)“识(zhì)”:通“志”,记,记住。 4.尊君在不?(《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