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创造社、太阳社忽然“发难”。鲁迅最初与创造社并非对立。1927年9月25日致李霁野:“创造社和我们,现在感情似乎很好。他们在南方受了压迫了,可叹。看现在文艺方面用力
创造社和太阳社于1928年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其主要观点有: ①文学是有阶级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发生有其历史背景及必然性; ②文学是宣传的武器,无产阶级文学是为完成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而产生的一种斗争的文学; ③无产阶级文学的作者要获得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克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等等。 这些观点,基...
创造社——它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初期成立的文学社团,是中国现代文学团体。1921年7月由留学日本归来的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田汉、郑伯奇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太阳社—— 太阳社是现代文学团体。1927年秋成立于上海。发起人为蒋光慈、钱杏□(阿英)、孟超、杨□人等 (1)文化立场之差异:前...
创造社和太阳社于1928年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其主要观点有: ①文学是有阶级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发生有其历史背景及必然性; ②文学是宣传的武器,无产阶级文学是为完成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而产生的一种斗争的文学; ③无产阶级文学的作者要获得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克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思想,等等。 这些观点,基...
最能说明鲁迅在革命文化界地位确立的,是创造社、太阳社突然停止了对鲁迅的攻击。创造社和太阳社怎样攻击...
1928年1月15日,创造社一批年轻的东京归国者们创办的《文化批判》在上海问世,由此在创造社的历史上开启了一个“文化批判”的时代。不久,太阳社成员亦加入,彼此呼应,互为声援。在倡导革命文学过程中,创造社、太阳社一批年轻的共产党员表现出十分可嘉的革命热情,形成了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的飞跃。然而由于特定的历史背...
鲁迅毕竟是老人儿。所以,他们看鲁迅,就是不革命,不是共产主义。而且创造社太阳社,都是共产党员。
创造社和太阳社之间争论谁最先倡导革命文学1928年3月1日钱杏邨《关于〈中国现代文学〉》,载《太阳月刊》三月号。自本月起,太阳社和创造社之间展开了一场争论,争论究竟是谁最先倡导革命文学。创造社众口一词,说“革命文学”口号起于1926年郭沫若的《革命与文学》。在《太阳月刊》三月号上,太阳社的钱杏邨则说...
太阳社与后期创造社一起积极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反映工农大众的生活和斗争。(这就是你理解的“革命工业小说”。)除了理论宣传外,他们在创作上更着重现实的工农斗争题材,表现出鲜明的政治倾向性。主要刊物有《太阳月刊》 、《时代文艺》、《新流月报》、《拓荒者》、《海风周报》,并编辑出版太阳...
鲁迅一生包打天下,无所畏惧,但面对四面楚歌,也颇感慨:“遇到文豪们的笔尖的围剿了,创造社,太阳社,'正人君子’们的新月社中人,都说我不好,连并不标榜文派的现在多升为作家或教授的先生们,那文字里,也得时常暗暗地奚落我几句”(《三闲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