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当地深受其害的百姓一时难以置信,但当刘黑七的尸体被拉出来游街,大家的心才终于放下。许多民众跟着装着刘黑七尸体的推车,一边咒骂,一边鼓掌祷告。最后,等到刘黑七的尸体发臭,已经无法再保留,村民们将他的尸体扔进了一条大约三米深的山沟里。据说不久之后,当地下了一场大雨,那条山沟被雨水填满,刘黑七的尸...
现在的山口村就是当年刘黑七作恶的一个村庄,在碾上曾经残忍地压死了一个小孩。 现在碾盘还保存完好,碾砣已经遗失。 图片01说明:刘黑七压孩子的碾台及被压孩子的侄媳妇(宋丙爱)摄影:2010年4月19日 图片说明:02刘黑七压孩子的碾台及讲述人(张玉元) 摄影:刘刚元 2010年4月19日...
其实,乔致庸之所以帮刘黑七收尸,有一部分原因是出于自责和愧疚心理。这一点剧里讲得很清楚,他觉得当初是他极力劝刘黑七一起去南下贩茶,刘黑七才有机会投靠太平军,最终被朝廷砍头。所以,乔致庸内心很后悔把刘黑七带出来,觉得是自己毁了他。于是,在愧疚和自责的情感驱使之下,乔致庸义无反顾决定为刘黑七收尸。然而...
曾纵横多地,拥兵数万的巨匪刘黑七,至此被枪毙,此次行动不仅枪毙了刘黑七,还顺势拿下了敌军多所据点,战果斐然,此战也被称之为“柱子山战役”。因为刘黑七作恶多端,在全国各地都有恶性,所以在得知刘黑七死后,在全国都引起巨大反响,延安新华广播电台连续多日、每隔4小时播发一次《山东我军击毙惯匪刘黑七》。...
刘黑七:民国时期山东巨匪,横行二十年,最后倒在一通讯员的枪下 山东巨匪刘黑七的结局,用自作孽,不可活这句话来形容的话,一点儿也不为过。民国时期,战乱频频,各地草莽豪杰蜂拥四起,一时间,土匪祸患成为了困扰民国政府和当地民众一大难解的毒瘤。在当时那群名噪一时的绿林草莽之中,刘黑七绝对是一个十分...
1927年2月10日,刘黑七向南孝义村勒索钱粮无果,便对村里进行了血腥屠杀。南孝义村的男女老少被迫奋起自卫,手持镰刀斧头一起上阵。后来,终于敌不过持有枪炮的土匪们。土匪们对整个村子进行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据资料记载,这个村共136户,735人,除了在外面逃荒要饭的300多人外,凡是在村子里的人被刘黑七匪帮残忍...
刘黑七的死让山东抗日军民松了口气。八路军将其尸体带回村里,经过村民辨认,证实了刘黑七的死讯。百姓欢欣鼓舞,终于可以告别刘黑七的恶行。刘黑七的末路,彰显了罪恶必被终结的正义。八路军的坚决行动让他无法再次逍遥法外。刘黑七的死也让受害者得以伸冤,为百姓讨回公道。他生前的嚣张和残暴最终引来了自己的灭亡,咎...
对于刘黑七这样的悍匪来说,似乎“本恶”占据了主导地位。因为在没有任何人的指导下,他将人性中可能存在的邪恶和贪婪发挥到了极致。在1926年,他率领匪徒在白马峪村庄进行了血洗,疯狂屠杀村民长达4个小时,杀害了393人,犯下了滔天大罪。”刘黑七,真名叫刘桂堂,1892年出生于山东省费县铜石镇一个贫穷的家庭中。
由于在山寨里排行第七,加上这两件黑色的“家伙”,大家便叫他“刘黑七”。这个绰号,日后竟成为让许多人闻风丧胆的名号。刘黑七具有很强的适应力和军事才干。行事前,他总会细心观察地形,了解官府的巡逻情况,保证计划没有漏洞。刘黑七行事谨慎,队伍因而少有败绩。1916年春天,刘黑七率十几人下山侦察,碰上运军饷...
刘黑七,本名刘桂堂,号兴田,外号“黑七”。1892年,他出生在山东费县铜石镇南锅泉村,现属平邑县,家里穷得叮当响。刘家只有两间破房子,吃穿都成问题,日子过得特别艰难。刘桂堂的父亲刘湘云,三十多岁了还没成家,曾在山坡上写诗表达心情。后来,他和一个流浪到这里的王姓女子结了婚,因为她脚大,大家都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