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这一现象的分子机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衰老过程中线粒体功能失调所致退行性疾病的理解。2024年10月9日,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刘颖课题组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发表了题为:A germline-to-soma signal triggers an age-related decline of mitochondrial stress response 的研究论文...
2024年10月8日,北京大学刘颖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题为“A germline-to-soma signal triggers an age-related decline of mitochondrial stress respons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进一步阐明了生殖细胞到体细胞信号转导的复杂机制,...
2024年10月9日,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刘颖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发表了题为:A germline-to-soma signal triggers an age-related decline of mitochondrial stress response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揭示了秀丽隐杆线虫中一条从生殖系到体细胞的hedgehog信号通路如何导致其线粒体未折叠...
今年33岁的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刘颖,是令人艳羡的女科学家:29岁成为北大博导,今年入选美国霍华德·休斯研究所国际研究学者;除了给本科生、研究生上课,还当起了小学生“生命科学课”主讲人;家庭生活幸福美满,一岁多的小宝宝茁壮成长;此外,还能跑马拉松、会做蛋糕裱花…… ...
探究这一现象的分子机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衰老过程中线粒体功能失调所致退行性疾病的理解。 2024年10月9日,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刘颖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发表了题为:A germline-to-soma signal triggers an age-related decline of mitochondrial stress response 的研究论文。
科研像一场马拉松认准了,再辛苦也要坚持”在哈佛医学院攻读博士后时刘颖将线粒体作为今后的研究方向29岁时,刘颖在北大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主要研究细胞应激与稳态调控2019年,在北大工作近六年的刘颖凭借在生命科学领域的突出贡献成为“科学探索奖”的首届获奖者之一2020年9月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成立刘颖担任副院长...
她在北大建立了自己的实验室,专注于细胞应激与稳态调控的研究,这个领域涉及到细胞对线粒体胁迫和氨基酸匮乏的感知和响应机制,与癌症、代谢疾病以及衰老等重大问题息息相关,因此具有巨大的潜力。同时,刘颖还担任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的研究员,以及北京市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的研究员,她在这些角色中积极...
回国后,刘颖便成为了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分子医学研究所线粒体与衰老研究室主任,此时的她,才29岁的年龄。 刘颖的研究方向是线粒体。而线粒体是为细胞提供主要能量的细胞器,受损后极易引发神经性疾病或心血管疾病。回国至今,刘颖在《自然》《细胞》等杂志发表多篇论文,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首次证明了神经肽介导了...
刘颖出生于1984年,在29岁,她被评选为北京大学的一位博士生导师,也成为了北大最受欢迎的一位女博士,同时也是最为年轻的一位博士生导师,现在的刘颖已经成为了北大分子医学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员,主要从事于生物专业里的线粒体的研究,而且刘颖还获选美国霍华德休斯研究所国际研究学者的名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