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刘连新教授团队发布了“免疫治疗对早中期肝细胞癌局部治疗后5年生存率的影响研究:基于安徽省肝胆外科联盟肝癌临床-生物样本库”的论著,研究结果表明,免疫治疗在提高早中期肝癌患者生存率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刘连新 教授 刘连新教授表示,...
刘连新教授认为,缺乏规范是我国肝癌诊疗面临的主要困境。临床实践的规范化离不开权威指南的引导,加强规范化、标准化诊疗水平对于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至关重要。近年来,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临床经验不断得到推广,国内外治疗手段紧跟前...
刘连新教授:在大会上,我向与会者展示了我们团队在原发性肝癌和胆管细胞癌领域所进行的一系列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我的介绍分为三个部分,从临床医生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开展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 第一部分:早期诊断的探索 我们团队致力于早期诊断技术的研究。通过高场强磁共振成像技术,我们能够更早地发现更小的肿瘤,...
在肝癌治疗领域,不同学科之间该如何加强合作与交流?刘连新教授:我们医院的多学科团队(MDT)可以说是中国大陆上由医院行政力量主导和推动的最完善的MDT模式之一。在中国科大附院安徽省立医院,每一位以肝占位为主诉症状的患者都会接受我们MDT团队的会诊。在这一过程中,接诊医生的角色是执行治疗方案,而非决策者。我们...
刘连新教授:在大会上,我向与会者展示了我们团队在原发性肝癌和胆管细胞癌领域所进行的一系列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我的介绍分为三个部分,从临床医生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开展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 第一部分:早期诊断的探索 我们团队致力于早期诊断技术的研究。通过高场强磁共振成像技术,我们能够更早地发现更小的肿瘤,...
刘连新,男,哈医大临床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普通外科六病房主任,博士、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1993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获外科学硕士学位,2000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获外科学博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协和医科大学获博士后。曾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20余篇,参编专著4本。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
解剖性肝切除是肝脏精准外科手术的标志,最早由日本幕内雅敏教授于1985年提出并实施。2010年在董家鸿教授等带领下,我国肝脏外科跨入精准肝切除时代。精准肝切除依托可视化、可量化和可控化为特征的关键外科技术,结合“病灶清除、脏器保护、损伤控制”三外科要素,实现外科个体化切除最优化和患者获益最大化的终极目标。
刘连新教授是中国科大附一院(安徽省立医院)执行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副部长,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教师,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兼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委员、实验外科学组副组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胆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美国外科学院会员(FACS),国际肝胆胰协会委员(IHPBA...
肝癌患者术后高复发率制约着肝癌外科治疗的进步,应用术后辅助治疗或术前新辅助治疗对于降低肝癌患者的术后复发率和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在“第六届长三角肝病高峰论坛暨肝脏肿瘤多学科诊治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连新教授分享了《肝癌术后辅助治疗及术前新辅助治疗的热点问题》。肝胆...
科研之友人员唯一编号 邮箱:liu**@ustc.edu.cn 4 项目 154 成果 5654 阅读 0 下载 2938 被引 33 H-指数 工作经历 哈尔滨医科大学 教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附属第一医院, 教授 代表成果 Role of microRNA in anticancer drug resistance Zheng, Tongsen#; Wang, Jiabei#; Chen, Xi; Liu, Lianx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