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刘禹锡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注释】①杭州灵隐寺多桂树,传说“此月中种也”,中秋之夜,寺中有桂子坠落.②洛城,即洛阳.创作本词时刘与白都在洛阳.③裛,通“浥”,沾湿.④嚬,通“颦”,皱眉. (1)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词开头两句...
两次被贬,加起来一共二十三年,刘禹锡的志向无法实现。到了宝历二年,刘禹锡被调往洛阳为官。在洛阳为官期间,刘禹锡先后遇到了很多好朋友。每一次与朋友相聚,他都会写诗词相赠。这首《忆江南·春去也》是他赠与白居易的作品。白居易青年时曾经在江南游历,苏杭美景让他难以忘记。后来,白居易又在苏杭两地为官,让...
忆江南·春去也朝代:唐代作者:刘禹锡原文: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春去也。共惜艳阳年。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惟待见青天。 译文及注释 更多 作者:佚名译文可惜春天已经匆匆过去了,临行的时候谢别洛阳城的人。柔弱的柳枝随风飞舞象是挥手举袂,一丛丛的兰...
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原文】 《忆江南-春去也》 春去也!多谢洛阳人。①弱柳从风疑举袂,从兰裛露似沾巾。②独坐亦含嚬。③ 【注释】 ①多谢:殷勤致意的意思。洛城:即洛阳。 ②袂(mei妹):衣袖。(yi益):通“浥”,沾湿。 ③嚬:同“颦”,皱眉,是忧愁不乐的样子。 【译文...
8.忆江南刘禹锡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①,丛兰浥②露似沾巾。独坐亦含颦③。【注释】①袂(mèi):衣袖。②浥:沾湿。③颦:皱眉。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画线句说说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分析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词作的鉴赏能力.《忆江南》是唐代...
刘禹锡《忆江南·春去也二首》原文注释,翻译及赏析 忆江南·春去也 作者:刘禹锡 其一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 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 独坐亦含颦。 其二 春去也,共惜艳阳年。 犹有桃花流水上,无辞竹叶醉尊前。 惟待见青天。 注释 多谢:殷勤致意的意思。 洛城人:即洛阳人。 袂(mèi):衣袖。
此词约为唐文宗开成三年(838年)作于洛阳。其调名下有作者自注:“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当时白居易为太子少傅分司东都,刘禹锡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二人均在洛阳,时相唱和,白居易词共三首,刘禹锡的和词共两首。 春去也,多谢洛城人。弱柳从风疑举袂,丛兰裛露似沾巾。独坐亦含嚬。
《忆江南·春去也》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一首描绘春天景象的词作。词的上阕以洛城为背景,通过“弱柳从风”和“丛兰裛露”两个生动的画面,展现了春天的美好。同时,“独坐亦含嚬”一句表达了诗人独自欣赏这美好春景时的感慨。下阕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留恋之情,以及期待与友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愿望。结尾两句...
《忆江南·春去也》二首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组词作品。第一首词从春恋人着笔,通过拟人化手法,抒写了一位洛阳少女的惜春、伤春之情;第二首词写作者的惜春之情,包含了一种无可奈何的伤感情绪,既有伤春之意,又表现了作者珍惜流年的情怀。全词把人情物态糅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