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上海市电绝缘与热老化重点实验室朱磊助理研究员与刘烽教授团队在Joule期刊发表了一篇题为“Achieving 20.8% organic solar cells via additive-assisted layer-by-layer fabr...
教育经历 2005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材料专业 200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 2014年于麻省大学高分子系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加入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工作经历 2016-至今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 高分子物理,X射线/中子表征技术,薄膜光电器件,含...
上海交通大学刘烽教授团队系统地介绍了常用散射技术(GIWAXS,GISAXS, SANS, RSoXS和原位表征技术)的工作原理,并通过经典案例细致地介绍了各散射技术的功能和数据解析过程,为薄膜器件领域科研工作者快速选择合适的形貌表征技术提供指导。 图1 散射技术在功能薄膜形貌表征方面的应用 随着非富勒烯受体和给体材料的不断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上海交通大学刘烽、朱磊等人通过添加剂辅助逐层(LBL)沉积,使有机太阳能电池实现了具有bulk p-i-n特性和适当垂直分离的活性层形态。此外,该策略还通过在活性层上产生皱样形态表面来增强光捕获。最终,以该方式制造的小面积(5.2mm²)和微型组件(17.6cm²)设备分别实现了20.8%和17.0%的优秀...
在这篇文章中,上海交通大学刘烽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孙艳明教授和伦敦帝国理工学院颜骏博士等人展示了一种基于三元给体-受体结构的双纤维网络,该形态具有多长度,通过结合辅助共轭聚合物结晶体和非富勒烯受体细丝组件构建。 使用这种方法,研究团队获得了19.3%(认证值为19.2%)的平均光电转换效率。成功之处在于光电参数和...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上海市电绝缘与热老化重点实验室朱磊助理研究员与刘烽教授团队在Joule期刊发表了一篇题为“Achieving 20.8% organic solar cells via additive-assisted layer-by-layer fabrication with bulk p-i-n?structure and improved optical management”的研究成果。该......
刘烽,2005年毕业于华东理工大学材料专业;2008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2014年于麻省大学高分子系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加入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16年被聘为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系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长期致力于功能软材料及其同步辐射结构表征等方面的研究。在有机/杂化薄膜光伏电池、同...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上海市电绝缘与热老化重点实验室朱磊助理研究员与刘烽教授团队在Nature Reviews Electrical Engineering期刊发表了一篇题为“Progress of organic photovoltaics towards 20% efficiency”的综述论文,回顾了有机光伏技术近年来的重要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论文通讯...
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发展显著提高了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的功率转换效率(PCE),目前已超过20%。为了进一步提高性能,关键是要控制相分离形态的细节,降低相分离规模,提高相区连续性,使光电转换过程中的结构参数与激子扩散和载流子迁移率一致。在这篇文章中,上海交通大学刘烽、朱磊等人通过添加剂辅助逐层(LBL)沉积,使有机太...
2.文献简介 针对这一科学问题,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刘烽教授研究团队考虑到OPV材料中氮(N)的吸收特性,提出利用NK-RSoXS的技术来解决上述挑战。在有机半导体中,含N基团影响π共轭聚合物和小分子的光学和电子性质。从化学角度来看,杂环中sp2杂化的N原子根据成键环境赋予不同的配位性质,因此可以探索出明确的NEXA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