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朱磊/刘烽教授团队 Joule:接近21%能量转换效率的有机太阳能电池 2024年8月29日,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上海市电绝缘与热老化重点实验室朱磊助理研究员与刘烽教授团队在Joule期刊发表了一篇题为“Achieving...
该...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上海市电绝缘与热老化重点实验室朱磊助理研究员与刘烽教授团队在Joule期刊发表了一篇题为“Achieving 20.8% organic solar cells via additive-assisted layer-by-layer fabrication with bulk p-i-n structure and improved optical management”的研究成果。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上海市电绝缘与热老化重点实验室朱磊助理研究员与刘烽教授团队在Nature Reviews Electrical Engineering期刊发表了一篇题为“Progress of organic photovoltaics?towards 20% efficiency”的综述论文,回顾了有机光伏技术近年来的重要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 近日,...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变革性分子前沿科学中心/上海市电绝缘与热老化重点实验室朱磊助理研究员与刘烽教授团队在Nature Reviews Electrical Engineering期刊发表了一篇题为“Progress of organic photovoltaics?towards 20% efficiency”的综述论文,回顾了有机光伏技术近年来的重要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 近日,...
上交大刘烽Joule:效率达20.8%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发展显著提高了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的功率转换效率(PCE),目前已超过20%。为了进一步提高性能,关键是要控制相分离形态的细节,降低相分离规模,提高相区连续性,使光电转换过程中的结构参数与激子扩散和载流子迁移率一致。在这篇文章中,上海交通...
在这篇文章中,上海交通大学刘烽、朱磊等人通过添加剂辅助逐层(LBL)沉积,使有机太阳能电池实现了具有bulkp-i-n特性和适当垂直分离的活性层形态。此外,该策略还通过在活性层上产生皱样形态表面来增强光捕获。最终,以该方式制造的小面积(5.2mm²)和微型组件(17.6cm²)设备分别实现了20.8%和17.0%的优秀效率,...
上交大刘烽等人Nat. Commun.: 具有纳微分级形态和大光接收角的全聚合物有机太阳能电池 巨力光电 2 人赞同了该文章 主要内容 生活环境中的分布式光伏全天以不同的入射角度收集阳光,如需降低对安装外形的要求则需要开发具有更大光接收角的平面太阳能电池。 在这篇文章中,上海交通大学刘烽教授等人通过研究证明,将纳米...
在这篇文章中,上海交通大学刘烽、朱磊等人通过添加剂辅助逐层(LBL)沉积,使有机太阳能电池实现了具有bulk p-i-n特性和适当垂直分离的活性层形态。此外,该策略还通过在活性层上产生皱样形态表面来增强光捕获。最终,以该方式制造的小面积(5.2mm²)和微型组件(17.6cm²)设备分别实现了20.8%和17.0%的优秀效率,...
2022年5月5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Nature Materials刊发了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刘烽教授团队及合作者在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双纤维网络形貌助力单结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超过19%”(Single-junction organic solar cells with over 19% efficiency enabled by a refined double-fibril network morphology)。化...
供体(D)和受体(A)材料的固有电子特性与形态特征耦合决定了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的输出。在这篇文章中,上海交通大学刘烽教授等人在基于非富勒烯-受体的D-A1-A2三元共混体系中,使用了紧密共晶混合的新物理特性来微调体异质结薄膜的形态及其电子性能。 随着薄膜结晶度的增强和载流子传输的改善,由于共晶纤维片的形成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