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遂良为人忠诚正直,最终被武则天陷害,身死异乡,令人扼腕。但真正令后世讶异的是史书中记载了他陷害刘洎被杀一事,成为褚遂良一生的诟病。《旧唐书》、《新唐书》中都认为刘洎之死,是因为褚遂良向唐太宗进了谗言。刘洎(洎读如济)是荆州江陵人,唐太宗时期,以直谏著称,虽然名气不大,但也是魏征之后的重要诤...
起初,唐太宗留下侍中刘洎在定州辅佐皇太子,兼任左庶子、检校民部尚书,总理吏、礼、户三部尚书之事。太宗在出发前对刘洎说:“朕如今带兵远征,你辅佐太子,国家的安危都寄托在你身上,望你好好体会朕的心意。(我今远征,尔辅太子,安危所寄,宜深识我意。)”刘洎答道:“铖望陛下不必忧虑,大臣有罪,我当立即予以诛罚...
刘洎之死的疑云,笼罩在贞观末年的大唐天空,一千多年来史学界一直争论不休,时至今日,依然没有一个令人完全信服的答案。刘洎是自魏征之后,又一位敢言直谏的大臣,此人性格刚烈,身负侠气,言行疏阔,不拘小节,所以他的谏言火药味一点不比魏征弱。李世民对刘洎也非常赏识,一路将他提拔为宰相。贞观十九年,李...
刘洎认为唐太宗会死,年幼的太子李治即将登基;太子李治登基后,刘洎因为亲近太子的关系将成为伊尹、霍光这样的权臣(刘洎、马周、高士廉被唐太宗安排去辅佐太子);因为刘洎原先跟褚遂良,所以成为权臣后,会杀死褚遂良,即谗言中的诛杀怀有二心的大臣。
德与位需相配才能久安,特别是处于大位之人。刘洎在李世民远征时协理朝政,不但不更加谨慎,反面不知进退,结果受猜忌而死。
他们认为,许敬宗虽然有条件篡改历史,但不能篡改所有历史,比如发生刘洎之死的贞观十九年的《实录》,就不是许敬宗所修,他没条件篡改这段历史。 至于褚遂良为何要诬告刘洎,他们提出了一个全新观点:褚遂良诬告刘洎,是为了迎合李世民的意图,是李世民想除掉刘洎!
李世民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保护不了,何况微不足道的刘洎。李世民用刘洎的死换取了元老派的胜利,希望长孙无忌可以放下戒心,忠心辅佐李治。可惜长孙无忌经此事件,变得更加张狂,让李治窝囊地活在他的掌控之下,这也不是李世民生前所能想到的了。即便是真预料到又能如何呢?在李世民的执政后期,暗势力已经根深蒂固,...
【刘洎之死———褚遂良的道德污点】《新唐书·卷九十九·刘洎传》——— 及征辽东,诏兼太子左庶子、检校民部尚书,辅皇太子监国。帝曰:“以卿辅太子,社稷安危在焉,宜识朕意。” 洎曰:“愿无忧!即大臣有罪,臣谨按法...
李世民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保护不了,何况微不足道的刘洎。李世民用刘洎的死换取了元老派的胜利,希望长孙无忌可以放下戒心,忠心辅佐李治。可惜长孙无忌经此事件,变得更加张狂,让李治窝囊地活在他的掌控之下,这也不是李世民生前所能想到的了。即便是真预料到又能如何呢?在李世民的执政后期,暗势力已经根深蒂固,他...
他们认为,许敬宗虽然有条件篡改历史,但不能篡改所有历史,比如发生刘洎之死的贞观十九年的《实录》,就不是许敬宗所修,他没条件篡改这段历史。 至于褚遂良为何要诬告刘洎,他们提出了一个全新观点:褚遂良诬告刘洎,是为了迎合李世民的意图,是李世民想除掉刘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