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福(1837年10月10日—1917年1月9日),又名义,字渊亭,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汉族客家人,中国近代史上的军事家、民族英雄。刘永福幼时随父母迁于广西上思。少为佣工。咸丰七年(1857年)参加天地会起义。同治三年(1864年)率二百余人加入吴亚忠部,以七星黑旗为队旗,称黑旗军。同治六年(1867年)...
加之阮氏王朝抗法意志摇摆不定,让刘永福一度犹豫是否出兵。 后来,眼看形势越来越危急,经越南国王反复请求,并在清朝吏部候补主事唐景崧入越游说之后,刘永福最终坚定了抗法决心。 1883年5月,刘永福率领黑旗军奔赴抗法最前线,在越南丹凤和河内城外连续两次组织誓师,深刻指出法国人“用兵于越南,无异用兵于中国也。”官...
1背景:19世纪中后期,法国侵略越南,刘永福率领黑旗军助越抗法,清政府后来也派兵入越抗法。2经过(1)爆发:①1883年底,法国攻击驻守越南的清军,中法战争爆发。(2)马尾海战:1884年,法国军舰闯入福建马尾军港,对清军发动突然袭击,福建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被迫对法宣战。(3)台湾之战:法军攻占台湾基隆港,进犯台北。 刘...
刘永福等前线将士,为保卫国家英勇战斗,不怕流血牺牲。黑旗军在宣光、临洮曾两次大败法军,遏制了法军的强大攻势。法国侵略军无法进入中国境内,便在夏天派出远东舰队,驶入台湾海峡,进攻台湾和福建,开辟第二战场。刘铭传临危受命,领导台湾军民,抗法保台。光绪十一年(1885年),第一战场镇南关(今友谊关)大捷,重创法军,...
它的领导者 刘永福(1837年—1917年),字渊亭,广东钦州(今属广西)人。 早年当 过水手。咸丰七年(1857年)后,先后参加郑三、吴亚忠领导的反清起 义军,以七星黑旗为军旗,称黑旗军。同治六年(1867年),清军进攻 吴亚忠的黑旗军,次年刘永福率余部三百余人进驻保胜(今越南老街), 屯垦安民。队伍很快发展到两千余人...
虽然刘永福向越南朝廷的请赏报告里宣称“枪毙法军无算,计共斩得首级数百颗”,可是最终被砍下来在北圻各城“巡回展览”的首级始终只有五颗法军的人头而已。 第二次纸桥伏击战规模大了不少,法军方面是海军上校李维业所带领的四百名海军水兵;黑旗军方面为两千人的精锐部队。战斗过程也比第一次纸桥伏击战惨烈的多,...
四、中法战争1.概况19世纪刘永福率黑旗军助越抗法中后期1883年底中法战争爆发法军袭击福建马尾军港,清政府被迫对法宣1884年战;不久,法军进犯台北,刘铭传率部抵抗,击退法军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清政府与法国签订条约,承认越南受法国“保护” ,同意在中1885年初越边境开埠通商等。 从此,法国侵略势力伸向中国西南地区...
19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派军队入侵台湾,台湾人民据险反击,清政府派沈葆桢率兵入台;中亚浩罕国阿古柏率兵侵占新疆,左宗棠收复新疆;刘永福率领黑旗军阻越抗法;法军进犯台北,督办台湾军务大臣刘铭传率部抵抗;法军进攻中越边境镇南关,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下列选项与上述史实有关的主题是( ) A.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
刘永福的黑旗军,在越南地区生活和战斗近20年,留有众多传奇故事。在其中,最适合赞颂的,是他带领黑旗军2次大败法国侵略者,并配合名将冯子材获得镇南关大捷,获得了清朝晚期对外战斗中唯一的一回取胜。中法战争后,软弱无能的清廷屈服于法国的压力,于公元1885年四月至六月间,连颁九道上谕,以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