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将此效应应用于SHJ太阳能电池,可在244.63 cm2的晶片上实现了25.18%的总面积功率转换效率,FF为85.42%。 相关工作以Light-induced activation of boron doping in hydrogenated amorphous silicon for over 25% efficiency silicon solar cells为题在Nature Energy上发表论文。 图文详情 图1. 光诱导的暗电导率增加 ...
通过将此效应应用于SHJ太阳能电池,在244.63 cm 2的晶圆上实现了25.18%的认证总面积功率转换效率和85.42%的FF。该工作以题为“Light-induced activation of boron doping in hydrogenated amorphous silicon for over 25% efficiency silicon solar cells”发表在《Nature Energy》上。 【观察光致暗电导率增加】 原...
▲第一作者:刘文柱,Jianhua Shi,Liping Zhang,Anjun Han通讯作者:刘文柱, 刘正新通讯单位: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DOI: https://doi.org/10.1038/s41560-022-01018-5 01背景介绍氢化非晶硅(a-Si:H)是晶体管、电池和太阳能电池的重要半导...
本次在 Nature 杂志上发表的柔性硅太阳能电池原创性科研成果,由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长沙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航空航天信息研究所、通威太阳能(四川)有限公司和上海科技大学等国内外20家科研机构与企业的47名科学家、企业家共同完成。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张江...
上海微系统所刘文柱/刘正新/狄增峰/孟凡英/张丽萍、长沙理工刘小春 Nature封面:成功开发柔性单晶硅太阳电池技术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研究者就发明了单晶硅太阳电池,利用单晶硅晶圆实现了太阳光能转换成电能的突破,并成功用...
”刘正新在获奖感言中表示。刘文柱在硅基光伏领域取得多个原创性成果,近五年在《Nature》《Nature Energy》等期刊以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发表多篇研究论文。2021年,刘文柱当选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第一个“90后”青年委员。他研究开发的工业尺寸柔性单晶硅太阳电池,经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鉴定,该技术为“国际领跑”。据悉...
该成果以杂志封面形式发表于国际知名科研刊物《自然》杂志(Nature,2023,617:717–723)。图为国际知名科研刊物《自然》杂志所展示工业尺寸柔性单晶硅太阳电池 当前,这一柔性太阳能电池板已成功应用于南极科考站可再生能源供电系统、建筑光伏一体化、车载光伏等场景。对于本次获奖,刘正新表示,将时刻牢记科技创新“国家队...
柔性太阳能电池具有重量轻、防震和自供电的特点,在集成到建筑和可穿戴电子产品中的光伏应用方面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硅太阳能电池已成功地应用于大型发电厂。然而,尽管经过了50多年的努力,但由于柔性硅太阳能电池的刚性,柔性硅太阳能电池的发展仍未取得显著进展。
通过将此效应应用于SHJ太阳能电池,在244.63 cm 2的晶圆上实现了25.18%的认证总面积功率转换效率和85.42%的FF。该工作以题为“Light-induced activation of boron doping in hydrogenated amorphous silicon for over 25% efficiency silicon solar cells”发表在《Nature Energy》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