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刘智攀教授:人工智能计算模拟驱动科学发现, 视频播放量 505、弹幕量 0、点赞数 16、投硬币枚数 5、收藏人数 28、转发人数 7, 视频作者 化学加APP, 作者简介 化学加,加你更精彩,相关视频:南京大学黎书华教授:计算驱动的化学反应设计,南京工业大学郭凯教授:微
2024年3月25日,复旦大学化学系刘智攀教授团队在Nature Catalysis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Square-pyramidal Subsurface Oxygen [Ag4OAg] Drives Selective Ethene Epoxidation on Silver”的研究成果。该成果报道了基于机器学习原子模拟探寻银催化...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直播预告详情 化学讲座视频8 化学讲座视频 · 目录 上一篇【讲座视频】南开大学化学学院王粉粉副教授:核磁共振波谱-探索微观世界的慧眼下一篇【讲座视频】厦门大学王野教授:设计和构筑基于单原子催化的高效高稳定性催...
复旦大学刘智攀教授等人通过理论预测和催化实验验证,确定了一个薄的银表面氧化相作为乙烯环氧化的活性相,它在500 K高压下生长在Ag(100)上。文章要点 1.作者确定了在工业催化条件下生长在Ag(100)上的一个独特的表面氧化物相,即O5相,其具有四方锥形的次表面氧和强吸附的乙烯,可以选择性地将乙烯转化为EO。2....
刘智攀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 - 化学系 查看联系方式 个人简介 学习工作经历 1993年9月至1997年7月 上海交通大学获得化学本科学位 1997年9月至2000年1月 上海交通大学获得化学硕士学位 2000年2月至2003年2月 Queens University Belfast获得理论化学博士学位 2003年2月至2005年8月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博士后...
刘智攀,复旦大学化学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1997届精细化工专业本科、2000届应用化学专业硕士校友。刘智攀主要从事理论计算方法发展及理论计算在材料、催化等领域的应用, 在固液界面催化动力学、全局势能面反应搜索、人工智能催化等领域取得重要成果。科研贡献简介如下:1.发展了固液界面均匀溶剂化算法...
赞 分享 科研之友微信新浪微博Facebook分享链接 刘智攀 复旦大学, 教授 / 科研之友号:54325509 科研之友人员唯一编号 5 项目 196 成果 3026 阅读 1 下载 8134 被引 48 H-指数 主页 成果 相关人员 更多
山西大学分子科学研究所翟华金教授、李思殿教授与清华大学李隽教授、美国布朗大学LaiSheng Wang教授及复旦大学刘智攀教授课题组合作,首次合成“中国红灯笼分子”——硼球烯B 40。B 40是继C 60之后第二个从实验和理论上完全确认的无机非金属笼状团簇。 (1)C 60中碳原子杂化方式为___。 (2)构成C 60晶体的...
2014年山西大学分子科学研究所翟华金教授、李思殿教授与清华大学李隽教授、美国布朗大学Lai-Sheng Wang教授及复旦大学刘智攀教授课题组合作,首次合成“中国红灯笼分子”——硼球烯B40。B40是继C60之后第二个从实验和理论上完全确认的无机非金属笼状团簇。(1)基态硼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2)构成C60晶体的作用力是 ...
北京大学吴凯教授团队和复旦大学刘智攀教授团队利用Pd(100)和AuPd合金实现了低碳α-烯烃(乙烯、丙烯和1-丁烯)选择性断键产乙炔。有关反应如下: (i) ; (ii) ; (iii) 。 反应i、ii、iii的反应势垒(活化能)分别为0.71eV、1.27eV和1.34eV。 回答下列问题:...